(一)提升发展空间承载力
一是整合小镇、园区发展方向。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导向,在形成杭州市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同时,完成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市内“循环”,确保产业、企业与本地的“黏性”及链条的安全性。二是布局全域性数字经济场景建设。以场景带动应用,以场景建设推动空间承载能力提升。做深、做实“六新”发展“十大示范场景”,建议重点关注工业生产、智能驾驶等已取得应用实效的部分,以此为契机整合各级政府各部门、社区、企业的力量,以5G推进为突破口,将杭州建设成数字经济技术、产品的孵化场、训练场,形成“人工智能友好城市”。三是用好新增工业用地空间。杭州市“新制造业计划”要求,严守全市工业用地规模300平方千米底线,每年新出让的工业用地(不含创新型产业用地)占年度出让土地比例不低于30%。“新制造业计划”的实施必须空前重视土地空间保障问题,使之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战略领域。做好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建设,在土地的规划、使用、项目落地、考核等方面全面配合,形成合规、公正、协同、高效的局面,探索产业空间发展新模式。
(二)提升企业主体影响力
产业发展方向、发展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发展成效。一是强化产业发展趋势把握能力。积极布局产业互联网风口,大力扶持向制造、金融、医疗、汽车、物流、通信、交通等领域渗透的互联网企业;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已投产国内领先的模拟芯片生产线,杭州市应抓住窗口期,主动培育应用于物联网的模拟芯片产业集群,打造模拟芯片产业链新优势,推动与沪深数字经济产业错位发展。二是提升企业数字经济行为能力。坚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支持企业整合内部资源并对长期积累的数据作深度挖掘,重点支持能够形成设计、生产、服务、管理、营销全流程整合的改造项目。三是着力打造本土大型数字经济企业。杭州市除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大华等在业内占重要地位的企业外,“候补”梯队企业少、断层大,应加大政策资源的倾斜,充分发掘在省外、市外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特别是要借助疫情催生的市场机会,用好新模式,以模式带规模挖掘企业成长机会。
(三)提升发展资源支撑力(www.xing528.com)
一是提升人才支撑能力。结合人社部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布的职业信息,着力在数字经济企业中培育“数字工匠”,并推动复合型人才和团队建设;弥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嵌入式软件开发、系统架构设计师等通用技术人才缺口,大力支持各类科研院所以及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网易工业云平台、实验室等企业力量培育新制造所需的高端人才;着力以企引才,特别是借助一些企业的跨界合作经验和一流人才团队,打造一批人才集聚高地。二是提升资本支撑能力。组织更高层次的国际展会等活动,形成“一起投”的良好氛围;发挥政府协调、引导作用,支持阿里、新华三、网易、海康等企业与民间、政府投融资公司共同出资扩大产业基金规模,着力对数字经济与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投资;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对成长性企业进行创业投资,大力探索数字经济领域低息融资、专项贷款、专项债等精准化金融服务。三是提升数据支撑能力。培育杭州数据市场,联合互联网法院等力量,尝试突破数据生产、聚合、占有、使用等过程中的产权归属问题,进而以市场手段探索数据定价模型,在规范的市场发展中明晰定价规则、标准,促进数据流通共享。
(四)着重要素赋能城市发展
各类要素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其赋能城市发展的水平。一是以城市大项目建设作为赋能热点。依托大项目打造领域内标杆,重点培育类似“健康码”这样影响广泛且涉及关键民生的项目;推进城市传感系统建设,结合智慧亚运、未来城市试点、轨道交通等做实大项目应用。二是拓展企业参与城市发展渠道。把城市大脑及其他新基建的推进作为经济主体与城市协同发展的契机,让更多主体参与其中,突破企业被动“技术锁定”、产业生态单一局面,并鼓励更多企业与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城市、产业、企业多方互动共赢局面。三是强化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新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持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地位。要面向未来,加快原创技术的研发,加快数字经济关键核心应用科技攻关,重点鼓励优势企业建立各类研究院所、联合创新机构,支持高端芯片、高端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快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渗透与改造,让新兴技术的应用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也给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