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切实落实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随着人们社会娱乐、社交活动的增多,在展览馆、体育馆、知名景区等大型公共场所的人口流量呈现出人群高度聚集、流动性大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极为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2014年,上海外滩庆祝跨年活动发生踩踏事故,造成36人不幸遇难。这类事故的发生,大多与管理机构对于大型公共场所的人流量缺乏预测预警有关,没有建立健全科学的风险预测和有效的管理防范机制。
2016年,杭州西湖音乐喷泉提升改造后,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而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后,杭州市公安局为确保广大市民、游客的安全,在音乐喷泉核心区设置了大量的金属围栏,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年无休。然而,公安部门的这一措施也带来了连锁反应:一是附近居民投诉大增。围栏的设置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通行,尤其给推幼儿车、坐轮椅、拄拐杖残疾人等带来不便,不少市民得绕行,而且影响了到西湖边健身的居民,他们经常拨打市长公开电话投诉。二是围栏使周边商家的营业收入减少了15%以上,引起商家的不满。三是影响了西湖边的整体景观,不少游客要绕不少的路才能到湖边,取景也非常不便,而且隔离带经常造成交通拥堵。四是风景名胜区和湖滨街道离群众最近,所以经常收到群众和游客的投诉,要求撤离围栏。五是湖滨派出所处在夹缝中,一边是公共场所安全责任,另一边是附近群众和游客的不满。
(二)案例内容:精准管理,湖滨街道试水大数据监测人流量
居民的不满和持续不断的投诉让湖滨街道最先“坐不住了”。随着智能手机、可携带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第三方地理位置服务共享自己的位置,进而以电子围栏技术为主的LBS(地理位置服务)可获取个人的位置数据,分析人流量和主要行进路线等。2018年10月1日开始,湖滨街道使用LBS(地理位置服务)对音乐喷泉附近的人流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以获得第一手数据和信息。通过数据采集和对相关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以此为依据向公安部门反映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公安机关态度的转变是湖滨街道实现精准管理的关键。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带给各地公安机关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杭州湖滨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指出:“对于容易导致大量聚集的区域实行金属围栏硬隔离好处主要有: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分散核心区的人流,减少安全隐患,建设“平安杭州”;二是减少日常监测、分析的人力和资金成本,节省搬运金属围栏工作;三是尽可能减少使用新技术(比如大数据分析)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
然而,杭州市公安局内部也有不少警官大力支持使用大数据进行安全管理。一方面,市公安局有着成功运用大数据进行科学管理的先例,尤其是在G20杭州峰会的安全保障中,对于应急预案编制、重点人群监控、智慧交通指挥,科学配置警力等方面都用到了大数据分析和决策;另一方面,相关领导愿意承担责任,鼓励基层派出所尝试运用大数据来进行安全管理。
在杭州市公安局领导的支持下,湖滨派出所主动配合湖滨街道、市旅游大数据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对指定区域的人流量进行监测和分析。首先,将平海路、东坡路、学士路、邮电路、仁和路等路面设置了LBS(地理位置服务)监测设置;其次,通过相关数据的积累,技术人员通过电子围栏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得出,在喷泉播放时间,学士路、仁和路之间湖滨路到西湖边的区域人群与观看喷泉人员数量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再次,根据数据分析,加上湖滨派出所巡逻干警的经验和实地监测等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最后得出,在学士路、仁和路之间湖滨路到西湖边的区域为西湖喷泉核心区。只有当核心区人数超过5000人以上(全年只有36天),才有必要设置金属围栏等硬隔离措施。(www.xing528.com)
2019年1月1日以后,杭州市公安部门开始尝试取消部分音乐喷泉核心区的围栏。公安部门的尝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居民和游客、周边商家都非常满意,核心区道路也不像之前那样拥堵了。
(三)案例启示——共建共享,城市走向数字赋能的现代化治理
大数据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指导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有效管理城市。杭州市委、市政府实施城市数字化建设,加强大数据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加快推进以智慧安全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创新,也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从本案例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城市数字治理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在湖滨西湖音乐喷泉核心区公共安全管理的参与主体中,既有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又有街道办事处、社区、派出所等基层单位的积极响应,还有居民、游客等群体的广泛参与。此外,市旅游大数据中心及其技术人员凭借所拥有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协助政府相关部门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政府、社会和市场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二是城市数字治理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理念转变。本案例中,如果市公安局相关部门因循守旧,依据传统的经验判断,没有吸收公众、街道和派出所、大数据中心的信息反馈,就不会给大数据的具体应用带来机会。智慧安全实现的前提在于全面、准确和翔实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这依赖于专群结合、社会协同的实时动态采集机制,而传统的以政府为单一管理主体难以适应“系统协同”的应用场景。政府理念的转变成为城市大数据技术运用的前提条件。
三是城市数字治理离不开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利用城市数据大脑归集数据,推动城市治理模式的提升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大数据的实质是打破不同管理主体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碎片化状态,该案例中大数据中心针对交通部门、公交系统、移动基站、无线电管理、社区、消费信息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多种信息进行多渠道采集,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建立数据库,提供信息查询、评估预警、应急预案、辅助决策等功能,才能实现公共管理领域数据的深度共享和业务高效协同,提高公共安全的管理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