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历程

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历程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一直把实现两化融合作为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迈进的重要方式,杭州也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2014年,杭州被工信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为“两化融合”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2014年7月杭州市委召开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一号工程”,实现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为全市加快信息经济发展吹响了号角。

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历程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一直把实现两化融合作为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迈进的重要方式,杭州也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回顾杭州在该领域的发展实践,杭州制造业数字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制造业数字化起步期(2000—2013年)、制造业数字化突破期(2014—2017年)、制造业数字化加速期(2018年至今)”三个阶段,而在各个阶段均形成了标志性的发展成果。

第一阶段:制造业数字化起步期(2000—2013年)——以”两化融合”为切入,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基础。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006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2000年7月,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天堂硅谷”的“一号工程”,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在高新区(滨江)区出现了信息软件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为杭州市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支撑基础。2012年,杭州市政府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提出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同年3月工信部和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签署《部省市协同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合作备忘录》,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杭州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实施意见的通知》,全面推进名城创建工作。同时,编制实施了《杭州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抓好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加快云计算产业发展,推进国产芯在整机企业的推广应用,确保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2013年,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榜中,杭州名列第五位。2014年,杭州被工信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为“两化融合”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为贯彻执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以加快推进杭州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杭州经信委制订了《2012年杭州两化融合深度行实施方案》,通过举办座谈会、培训、论坛、讲座等一系列多种形式的“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重点推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建材冶金等行业领域的两化融合工作,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扩大杭州市具有先发优势的纺织化纤食品饮料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钢结构等传统产业优势和竞争力。同时推进数字设计、智能制造等“数字制造”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信息产业支撑制造业融合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工业设计、集成制造、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通过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信息化应用试点企业建设,加强和完善企业信息化体系建设,至2012年底杭州市已累计认定482家市级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其中示范企业203家,试点企业279家。同时,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

要加快两化融合发展,必须解决人才和资金支撑的短板。杭州市决定从2012年开始从每年工信专项产业资金中安排7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扶持信息服务业发展。为健全信息化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结构合理、富有创业创新精神的信息人才队伍,制订并有效实施《杭州市“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信息化人才实训方案》,在坚持订单实训、持证上岗、政府资助、促进创业四大原则下,依托中介机构、在杭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三大力量,完善实训监管与部门联动两大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培训,突出开展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两化融合”等热点IT人才培训,如2013年全年实训人数达到7800多人次,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信息人才需求

第二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突破期(2014—2017年)——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业数字化发展。

智能制造是面向产品制造全生命周期,以制造过程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为基础,依托物联感知、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和协同制造理念,形成的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2014年7月杭州市委召开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一号工程”,实现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为全市加快信息经济发展吹响了号角。同期,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国家做出了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部署。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对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产业形态将产生深远影响,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为此,杭州于2015—2017年之间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杭州市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杭州市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实施方案(2017—2020年)》《杭州市“企业上云”行动计划》等文件,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通过深入实施“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3]“企业上云”等智能制造专项行动来加快智能制造发展步伐,如在《加快推进杭州市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杭州市累计推进3000个“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重点项目,新增使用工业机器人2000台,实施300个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和100个“工厂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创建50个“数字化车间”和10个“智能工厂”样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累计达到100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以上等目标。

在“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等智能制造专项行动推动下,杭州市企业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2015—2017年,杭州完成推进“机器换人” 项目3016项,在全国率先提出探索“工厂物联网”模式,在全市497家企业中实施“工厂物联网”改造,并建立了“工厂物联网”试点项目统计监测体系,推动企业上云4000余家,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14项,特别是以娃哈哈、老板电器中控技术、传化集团等为代表的12家企业被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省试点示范达到47项,形成了一批“数字化车间”[4]和“智能工厂”[5]样板。同时,杭州市的两化融合总体水平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根据《2017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杭州市两化融合指数达到94.8,多年来保持全省第一。在全省6个两化融合发展领先地区中,杭州占据3席,分别为高新(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三区的两化融合指数均超过90。[6](www.xing528.com)

第三阶段:制造业数字化加速期(2018年至今)——工业互联网成为推进智能制造的主引擎。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已成为推进智能制造的主引擎。“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最早由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工业互联网是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就是连接人、机、物,用数据+模型服务于工业转型升级而构建的一张网。它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和核心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7]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不仅可以帮助制造业拉长产业链,形成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从而提高效率,推动整个制造服务体系智能化,而且还有利于推动制造业融通发展,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跨越发展,使工业经济各种要素资源能够高效共享。

随着我国多项工业互联网有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2018年,我省加快布局全省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工业互联网部省合作机制,并提出以建设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跨行业跨领域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目标,在全国率先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为更好地对接中央和省部属,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2018年10月杭州市专门出台实施了《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要培育世界级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并不断深化应用,重点产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其中传统产业和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全覆盖,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7.5%以上。随后又于2018年12月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推动杭州制造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要积极开展实施“工业互联网”专项行动,以“supET”为核心,加强网络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研发,提升网络安全水平,培育打造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面向特定行业、场景的工业App,推动大中小微企业深度应用,全面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形成国家级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国内领先的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对经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按照国家或省资助额度给予同比例资助;对经认定的省级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300万元的资助。为做大产业数字化,2020年提出要以深化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为主线,推进以SupET为核心的“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推进26个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应用平台建设,加快数字化工程服务能力提升,赋能全省全国制造业转型。

同时,在“三化融合”要求下,为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步伐,在2019年杭州市数字经济领导小组专门制定实施了《杭州市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改造行动计划(2019—2021年)》,对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做出行动部署,加快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全市规上工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100%,用地3亩以上的规下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0%,厚植杭州“网络化集成制造”和“产业生态自我进化”能力。一方面,摸清全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家底,利用“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通过区(县、市)组织发动、企业网上填报、部分企业入户调查等方式,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约5500家)和用地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约10000家)开展数字化水平普查及诊断,建立制造业数字化“一企一档”,初步摸清改造家底。另一方面,在2019年启动“百千万”工程[8],提出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来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2019年中计划要完成面向龙头骨干企业,以打造标杆示范为目标,全市统一组织实施“百个项目攻关”;面向大中型企业,以实现局部制造领域和环节数字化为目标,分区县组织实施“千个推广项目”;面向中小微企业,以资源上云、管理上云、业务上云为重点,市级负责落实“云上资源”,县区负责组织发动,合力推动“万企上云”。同时,在装备、家纺、汽摩、制笔、化工等领域率先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确保年内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由57%提高到70%以上。2020年进一步提出继续推进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等行动,全年实施机器换人项目600个、推广工业机器人2400台、工厂物联网项目400个、上云企业13000万家。

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部署下,杭州市把目标分解下达至区县,并建立了全市制造业数字化工作进度通报制度等推进机制,同时在市委“六大行动‘红黄黑’三榜问效”工作机制的有力推动下,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已上升为区县“一把手”工程,各地推进数字化力度、速度、深度均达到了空前水平。例如,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区的萧山区,创设了3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和数字化改造。又如,余杭区通过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综合体验中心,高标准推进“城东智造走廊”建设。再如,西湖区以数字经济为主引擎,全面赋能未来产业、未来城市、未来生活,推进“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等专项行动,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覆盖率已达93%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上云”全覆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