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背景:多学科共同关注
从研究者的学科背景来看,几乎涵盖了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其中又以社会学者、公共管理学者、经济学者占绝大多数。学者们除了运用本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工具外,还大量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和命题来描述解析贵州脱贫攻坚政策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根源,如“精英俘获”“增长极”“扶贫吸纳治理”等,很好地抓住了贵州脱贫攻坚实践的复杂特征及其背后逻辑。
2.研究主题:多种研究视角剖析贵州脱贫攻坚的经验、挑战和对策
从研究主题来看,既有研究运用不同视角和方法关注贵州脱贫攻坚的经验、挑战及提升策略等多方面内容。在扶贫经验方面,许多研究涉及扶贫体制机制、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具体微观层面,研究方向多元化,研究的角度更加新颖,涵盖基层治理、中央—地方关系等多种视角。多数学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始针对某一地区的贵州脱贫攻坚情况做实证性研究,并且这种实证性研究已经成为当前贵州脱贫攻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扶贫挑战方面,现有文献在微观层面对各种扶贫模式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总结,也在宏观层面上对贵州少数民族反贫困问题、贵州脱贫攻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贵州贫困文化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扶贫对策方面,主要针对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并对贵州扶贫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空间减贫模式、扶贫政策的重要性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www.xing528.com)
3.研究方法:从规范分析走向实证分析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贵州脱贫攻坚研究多数为定性分析,存在从规范性分析转向实证分析的趋势。随着研究成果的积累和脱贫攻坚的深入发展,近期的文献更多地基于学者对具体案例的深入观察与解读,以及运用量化方法对问卷调查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实证研究比重的上升为贵州脱贫攻坚研究提供了丰富生动且翔实的现实素材,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可行性及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