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产品创新:投放贷款支持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

金融产品创新:投放贷款支持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悉,投放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当地优势产业、特色农业经营发展。

金融产品创新:投放贷款支持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确保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落地生根,强化信贷支持“三农”力度,全省各大金融机构主动作为,全面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其中:贵州农信率先为建档立卡户量身打造了精准扶贫贷款产品“特惠贷”;贵州农行以“三变”改革为基础,创新推出“惠农脱贫贷”;保险公司积极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创新推出“农调扶贫险”等。

1.特惠贷

精准扶贫“特惠贷”是贵州省于2015年推出的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的扶贫信贷产品。2015年,贵州省出台《贵州省精准扶贫“特惠贷”实施意见》,提出探索精准扶贫“特惠贷”发放方式,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投放力度。随后,贵州省农村信用社与省扶贫办、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联合推出“特惠贷”,为贵州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除抵押担保、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低利率、低成本贷款,从而提高了贫困户的贷款可得性,降低了贫困户的贷款成本。

“特惠贷”设计的初衷是切断贫困的恶性循环。因此其目标客户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的贫困瞄准精度较高。贷款的发放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挂钩,以信用方式发放贷款,个人征信“良好”及以上评级才能获得贷款。贷款利息按“先收后贴、分期补贴、应贴尽贴”的原则,由借款贫困户先支付利息,按时还款后再由财政部门全额兑付贴息资金。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对于因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客观因素导致无法按期还款的农户可申请进行适当延期。此外,为了降低信贷资金风险,承贷银行与政府部门、扶贫机构签订风险补偿协议,由政府部门、扶贫机构运用专项扶贫基金在承贷银行存入风险补偿金,当发生不良贷款时各自承担一部分风险责任。

表9-4 “特惠贷”的运行机制

相比一般扶贫贷款,“特惠贷”最具特色的制度设计在于贷款投向有个人自主用款和集中用款两个方向。个人自主用款即贫困户将贷款用于发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或自主创业就业等方面,贷款到期后由借款人自行归还本息。对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缺乏劳动力、没有增收渠道的贫困户,“特惠贷”创新性地开拓集中用款方式。这种用款方式是指由基层政府充当中介,多户贫困户将各自的贷款额度集中起来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国有公司等经济组织获得连续3年不低于8%的保底分红,贷款到期后由入股经济组织将出资额返还给贫困户,再由贫困户自行偿还贷款。在此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济组织给贫困家庭1—2名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提供就业岗位。这种制度设计是在充分考虑到贵州深度贫困地区大量农户致贫因素为“缺乏增收渠道”“缺乏劳动力”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创新,通过构建贫困户—经济组织—银行的利益联结机制,既解决了贫困户的缺乏增收渠道问题,为他们带来更多收入,又保证了资金在实体经济的周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集中用款逐渐成为“特惠贷”的主流形式,也成为贵州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

2015年以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省扶贫办、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监管局的政策引导下,贵州农信创新推出精准扶贫“特惠贷”产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含)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低利率、低成本的贷款支持。截至2018年12月,全省农信社累计发放“特惠贷”413.22亿元,惠及80.97万贫困户,贷款余额290.16亿元,余额户数63.15万户。具体看来(图9-2),2015—2016年,贵州省“特惠贷”发放额度大幅增加,由38365万元增加至1475200万元;2017年较之2016年变化不大,为1407050万元;2018年“特惠贷”发放力度有所减缓,为647029万元。

图9-2 2015—2018年贵州省“特惠贷”发放情况[6] (单位:万元)

此外,“特惠贷”贷款利息按“先收后贴、季度补贴、应贴尽贴”的方式,由农商行按照合同约定先向贷款农户收取贷款利息,并按季将贴息清册交县扶贫办审核送财政局,经审核通过后由县财政局按季度将贴息资金划入在农商行开立贴息专用账户,农商行将贴息资金逐户划入贷款农户账户。图9-3显示了贵州省2015—2018年地方安排的财政贴息情况。从财政贴息情况来看(图9-3),2015—2018年贵州省“特惠贷”财政贴息力度呈不断加大趋势,2015年为819.777万元,2018年为166017万元。(www.xing528.com)

图9-3 2015—2018年贵州省“特惠贷”财政贴息情况[7] (单位:万元)

以黔西县为例,其于2018年注入县级财政资金2500万元,在黔西县农商行建立“特惠贷”风险补偿金专户,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含)以下、3年期(含)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资金贴息的特惠贷贷款。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发放特惠贷贷款53021.46万元,涉及29乡镇(街道)的29个支行,惠及贫困户13411户。2018年度,全县已贴息2283.49万元。图9-4显示了黔西县2018年四季度“特惠贷”财政贴息情况。图中可以看出黔西县2018年各季度“特惠贷”财政贴息情况大体相近,其中第三季度贴息额最高为588.53万元,略高于第四季度的588.41万元,第一季度贴息额最少,仅为532.29万元。

图9-4 黔西县2018年四季度“特惠贷”财政贴息情况[8] (单位:万元)

2.惠农脱贫贷

2017年以来,贵州农行主动对接省委省政府大扶贫战略,按照精准扶贫要求,重点研究跟进当地“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政策,创新推出“惠农脱贫贷”。该产品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对象,按照实际到账基金放大10倍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单户最高达10万元,依托政府增信机制,精准发放到贫困户手中。根据用途设计,贫困户把贷款资金入股到农业产业化企业、龙头企业,成为参股的“股东”。由于贷款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创造经济效益,贫困农户年底参与收益分配。据悉,投放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当地优势产业、特色农业经营发展。如黄平县特色药材白芨种植、苗族风情乡村旅游、兴仁县的薏仁米种植和深加工、关岭县“关岭牛”的养殖等。此举在解决贫困户生产发展无项目、缺资金、能力弱的同时,又将农户贷款资金“聚沙成塔”,促进企业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发展与金融扶贫的良性互动。

3.农调扶贫险

2018年以来,黔西南州政府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农调扶贫险”,致力于以金融手段助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从低产作物向高效作物转变。该产品以平均每亩2000元收入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以州级财政30%、县(市、新区)财政60%、企业或农户自缴10%的参保比例,筹措参保资金4000多万元,建立起以政府、企业(农户)、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截至2018年12月,“农调扶贫险”承保总面积57.58万亩,累计完成签单保费3230.86万元,为全州农业生产提供了6.45亿元的风险保障,增加农民收入10亿元以上,有力推进了籽粒玉米的调减,实现了蔬菜食用菌等十大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自然灾害险已理赔300余万元,正在理赔金额为200余万元,价格指数险已理赔3.2万余元。

此外,农发行推出棚户区改造贷款、农村路网贷款、旅游扶贫贷款等涉农金融产品,邮储银行推出惠农易贷、家庭农场贷,农商行、农信社创新发展了“强农贷”“致富通”“黔微贷”等系列信贷产品,工行创新发起“中小企业创业贷”,贵州银行与省财政联合设立扶贫产业基金等,全省金融机构已创设80多个金融扶贫产品,较好地满足了脱贫攻坚各类信贷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