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围绕产业发展的八要素 推进农业产业革命

围绕产业发展的八要素 推进农业产业革命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省委、省政府着眼全局,将农业产业革命作为推进产业扶贫的有效手段,重点围绕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观念革命、发展方式革命和工作作风革命。此后,贵州省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整体增长较快,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提高。

围绕产业发展的八要素 推进农业产业革命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省委、省政府着眼全局,将农业产业革命作为推进产业扶贫的有效手段,重点围绕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观念革命、发展方式革命和工作作风革命。

1.加强产业选择,夯实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基础

省农业农村厅为帮助指导各地选准产业,提高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做了以下重要工作:一是代理起草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打赢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攻坚战的通知》,及时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水果等产业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措施,提出高效经济作物的生产指导意见。二是扎实开展500亩以上坝区结构调整工作,印发了《关于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三是及时发布主要农产品价格信息和种植品种布局信息,为各地科学选择产业、合理安排种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此后,贵州省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整体增长较快,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提高。截至2019年,茶叶年产量40万吨以上;辣椒年种植面积512万亩,产量680万吨;食用菌培植裂变式发展,年产量113.8万吨,迈入全国食用菌生产第一梯队省份。茶叶、蓝莓李子种植面积全国第一;辣椒产加销全国第一;猕猴桃火龙果、刺梨等产业名列全国前茅;百香果从无到有,产业规模挤进全国前三;太子参产量占全国需求量40%,初具全国定价权。

2.提升农民培训效果,打造新型产业工人

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14个产业技术体系、6家涉农院校、12个科研院所、“万名农业专家服务 ‘三农’行动”及社会组织共同助力培训工作,建立了“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组织服务方式,确定国家级示范基地3个、省级培育基地5个、县级培育机构124个、实训基地195个、农民田间学校81个,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入库师资2064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对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相关人员开展轮训,同时以深度贫困县、极贫乡镇为主,重点抓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新型农民1.505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769人。

3.抓好技术队伍建设,实现技术服务全覆盖

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贫困乡村,上门为群众提供种养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服务,实现了扶贫产业技术服务全覆盖。一是完成新一轮“万名农业专家服务 ‘三农’行动”专家选派,共选派专家9014名,其中科技副职429名、科技特派员1221名、农业辅导员7364名,分赴全省1194个乡(镇)开展技术服务,确保每个深度贫困县都有1支专家团队,每个极贫乡(镇)有1名以上的科技副职或科技特派员,每个深度贫困村都有1名以上的农业辅导员。二是组织专家团队到基层开展服务工作,开展产业结构调整调研4018次,技术指导7371次,提出意见建议3609个;举办讲座1313次,现场培训5903次,培训群众23万人次;专家团队实地走访调研贫困乡镇、贫困村9993次,提供决策咨询7593次,解决农业技术难题1873个。三是创新技术服务方式,通过贵州农业信息网发布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生产指导意见,借助“中国农技推广”APP、“云上智农”APP和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科技平台,提供技术服务710次。四是开展标准化技术制定推广,贵州生态鸡、鸭、鹅等规模养殖、屠宰加工、粪污处理等11个规程和标准报贵州省质监局立项,严控生态家禽产品品质,为产品推介和品牌打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抓好各类资金整合,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安排产业发展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县倾斜,80%以上分配下达贫困县,并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纳入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支持贫困县根据脱贫攻坚需要统筹整合使用。全省各地共整合各类资金39.29亿元支持家禽产业发展,其中财政资金4.01亿元,金融信贷10.68亿元,企业自筹22.64亿元,其他资金1.96亿元;同时,省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家禽产业的投入力度,共投入财政资金4700万元,启动改扩建种繁场项目26个、屠宰加工项目6个、“三品一标”及品牌创建等其他项目50余个,为全省生态家禽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www.xing528.com)

5.抓好主体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数量取得新突破

各地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思路,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大市场与小农户紧密联系起来。以“双千工程”为抓手,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扩大龙头企业数量,全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稳定在952家。开展合作社示范评定,推荐165家合作社申报国家级示范社。开展利益联结模式调研,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0余家,总数达7500余家。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共引进企业166家,创建合作社716家。

6.抓好内外市场开拓,确保产销对接上下畅通

一是做好市场信息发布。截至2019年,累计采集省内外各9个重点集散中心市场20余种蔬菜批发价格发布价格数据近10万条,发布《贵州省蔬菜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周报》20期。二是积极组织办展。组织举办了“2019中国·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现场销售金额超过2.39亿元,签约合同49个,签约总金额32.59亿元,招商推介会达成合作项目11个,合同金额7.63亿元。三是组织宣传推介。以贫困地区为重点,共计组织贵州186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参加了北京2018年首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第十七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六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等,共与50余家专业采购商、电商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涉及金额近6亿元。成功举办全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参与农民突破200万人。

7.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增加收益

贵州省“三变”改革办公室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先后印发年度“三变”改革工作方案、试点村名单及统计报表,加强日常调度、工作调研督导和经验宣传推广,推动“三变”改革扩面增效,要求贫困人口收益要高于非贫困户群众,带动更多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全省1361个乡镇7241个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占行政村总数的43%,其中贫困村3358个,占贫困村总数的63.6%。组织村集体各类资源入股127.96万亩,作价入股61.83亿元。整合各级财政资金投入试点村63.4亿元,其中形成股金49.2亿元。农民以承包地等资源入股339.28万亩,以资金等入股80.79亿元,实现496.75万农民变股东,其中贫困人口125.16万人。农民股东参与“三变”改革人均增收481元,其中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28元。

8.探索“村社合一”,发挥党组织引领发展作用

大力推广“塘约经验”,把基层党组织建在扶贫产业链上、合作社上、生产小组上,探索开展“村社合一”,基层党组织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村级基层党组织25792个,开展“村社合一”11608个,5164个基层党组织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上,1651个基层党组织建在农业企业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