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问题具有复杂的成因,由能力贫困、精神贫困、文化贫困等多方面要素构成,不能单单依靠经济手段解决。贫困的标本兼治需要坚持多维治理理念,内源驱动与外源拉动相结合,多措并举才能推动贫困问题的有效解决。贵州省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为目标,以贵州省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用心用情主动思考,积极作为,创新性地采用了多种贫困治理手段。
1.精准扶贫增强脱贫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贵州始终把“精准”二字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实现对象精准、措施精准、退出精准。紧扣“六个精准”要求,着力把牢精准扶贫的关口。一是精准识别:通过学习政策方法、逐组逐户走访、召开群众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评议,精准核实、比对信息,全公开透明精准评选扶持对象,并对五类重点人群百分百排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二是精准施策:对识别出来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户施策,由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驻村干部共同研究,分类制定脱贫帮扶措施,做到“户有帮扶措施、人有脱贫门路”。三是精准退出:运用“四看法”对拟退出贫困户进行逐户核查评估,让群众“清清楚楚算账、明明白白脱贫”,并在脱贫后实施防贫监测预警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2.产业扶贫提升“造血”能力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要充分发挥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造血”功能。贵州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把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精准把脉,精准施策,念好产业扶贫真经,充分利用“三变”改革政策,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战术,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形成促进贫困户增收、贫困村集体经济壮大的产业发展道路。通过培育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品牌,着力推动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六个转变”,发展现代化农业。以大数据战略和大生态战略实施为契机,推动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和消费扶贫。以党建为引领,组织贫困户,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一共创建“村社合一”合作社10941家,开展“三变”改革试点贫困村3358个。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www.xing528.com)
3.生态扶贫推动绿色发展
生态扶贫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创新产业发展和生态致富的模式,实现了生态效应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贵州以实施“大生态”战略为契机,把绿水青山变成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探索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崛起脱贫新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绿色发展目标。提升生态脱贫水平挖潜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持续增强贫困群众的舒适感。加强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设置生态扶贫管理岗位,在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生态搬迁工程,实现扶贫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促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建设特色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项目,打造贵州生态产业发展名片,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
4.易地扶贫搬迁阻断贫困根源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人口的生计问题,也是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因此,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最难打的“硬仗”,也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贵州省搬迁规模占全国近五分之一,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的省份。贵州在易地扶贫搬迁动员和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措并举,动员各方力量,有效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探索“六个坚持”,做好搬迁“前半篇文章”,即坚持建设资金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建立“五个体系”,做好后续扶持“后半篇文章”,即完善基层党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出台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1+7”的意见,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实现了深山贫困群众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并进,探索形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