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类符/形符比:词汇变化相对较小,词汇使用不如英语原创解说牌示丰富
标准类符/形符比通常是“衡量文本或作者的用词丰富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Baker,2000:250)。本研究使用Wordsmith Tools 6.0对TECIPTSC和ECIPTSA、CCIPTSC类符/形符比进行统计,类比香港理工大学研制的旅游汉英/英汉文本语料库(BCTT)的旅游英语原创文本。结果显示(见表5-6),从语际对比角度看,TECIPTSC低于CCIPTSC的标准化类符/形符比(6.02);从语内类比角度看,TECIPTSC的标准化类符/形符比低于ECIPTSA(3.29),但高于旅游英语原创文本(BCTT)(3.52)。也就是说,英译解说牌示中词汇的变化程度相对较低,使用的词汇没有英语原创解说牌示丰富。这很可能是因为TECIPTSC和ECIPTSA均为实地采集的牌示语料,而BCTT语料来源包含网页、书籍和宣传册等,文体形式和传播方式多样。
表5-6 TECIPTSC、CCIPTSC、ECIPTSA的标准类符/形符比
(2)平均词长:平均词长略短,用词难度和正式程度低于英语原创解说牌示
平均词长是反映文本中所有单词所含的字母总数和形符总数的比,可反映文本的“正式程度和用词难度”(李得超,2015:89)。词长标准差则可反映单词长度在平均词长值上下浮动的程度。从基于WordsmithTools6.0获取TECIPTSC和ECIPTSA数据(表5-7)可知,TECIPTSC的平均词长和词长标准差均略低于ECIPTSA平均词长(0.04)和词长标准差(0.02);而TECIPTSC的平均词长也略低于BCTT(0.04)。这说明国内旅游景点解说牌示英语翻译文本的用词难度和正式程度略微低于国外旅游景点解说牌示英语原创文本和旅游英语原创文本(BCTT)。
表5-7 TECIPTSC、ECIPTSA和BCTT语料库的平均词长、词长标准差比较
(3)高频词:文化差异意识略有不足,对目的语读者关照稍显逊色
高频词是指一个词项出现频率至少占库容0.10%的词(肖忠华,2012:66),可反映相关文本内容上的一些特点。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采用WordsmithTools6.0获取TECIPTSC和ECIPTSA的高频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并选取频数前十五位,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从表5-8可知,就高频名词来说,TECIPTSC自然景观高频词是hill、water、mountain,而ECIPTSA则为beach;TECIPTSC的人文建筑景观高频词是bridge、hall、garden、pavilion、temple,而ECIPTSA 有park、house、gate、building、tower、castle;与人物相关的名词上,TECIPTSC和ECIPTSA中高频词分别有emperor和queen;时间名词方面,TECIPTSC中表示时间的高频词是dynasty,而ECIPTSA中则为century。TECIPTSC和ECIPTSA的高频名词差异反映了国内外旅游资源、历史文化的差异;TECIPTSC的时间名词Dynasty每千词词频为3.87,其中仅有29%用年份加以注明,71%无任何年份注释;CCIPTSC中有24%的朝代表述附加了注释,如“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这说明多数国内旅游景点解说牌示译者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汉语原文行文的影响,因而忽略了文化差异可能会对旅游信息接受的影响。
从高频动词看,中外解说牌示文本均关注景点的建设(如:build、remain、rebuild)、地理位置(如:locate、stand)、功能(如:use)、命名(如:call),但在方位词使用上存有明显差异:TECIPTSC多使用locate一词,而ECIPTSA则凸显景点的生动性、主体性,多用stand表示位置。此外,TECIPTSC对景点的组成(如:consist)、面积(如:cover)、楹联题词(如:inscribe)关注较多,而ECIPTSA则强调旅行者的旅游和探索经历(如:visit、explore)。
再从高频形容词看,类似之处是两个语料库中都有对景点的民族特点以及在本国的影响力的相关描述(national、Chinese、United、American)。同时,两者表示与皇室相关词语(imperial、royal)的频次也相对较高。不同的是TECIPTSC多次提及方位(如:east),这很可能与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相关,对景物的排序(如:first)和独特性(如:only)比较看重;而ECIPTSA侧重体积、规模等景物本身性质描述(如:large、grand、small)。值得注意的是,TECIPTSC在读者的关照上略显逊色,而ECIPTSA则注意提示游客从何处可以获取旅游信息或者服务(如:available)。
表5-8 TECIPTSC和ECIPTSA高频名词、动词、形容词比较(前十五位)
续 表
(4)单现词汇:词汇丰富度低于英语原创解说牌示
单现词是指文本中仅出现了一次的词数,也是另外一个能够表现文本词汇丰富程度的数据。从表5-9中可见,TECIPTSC中的单现次为5640,占56.4%;而ECIPTSA的单现次为6472,占61.8%。TECIPTSC中的单现词比例略低于ECIPTSA单现次比例(5.4%),这说明TECIPTSC的用词丰富程度略低于ECIPTSA。(www.xing528.com)
表5-9 TECIPTSC和ECIPTSA单现词汇对比表
(5)词汇密度:文本信息量低于英语原创解说牌示
Ure(1971)提出词汇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实义词数除以词汇总数得到的百分比。一般认为词语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功能词(Function Words),指不具备稳定意义或意义模糊而主要起语法功能作用的词语,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助动词和冠词等;另一类为实义词(Content Words),指具有稳定词汇意义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和代词(王克非,2012:84)。从图5-11可以看出,TECIPTSC的词汇密度低于ECIPTSA,更是明显低于BCTT,也就是说,同样长度的文本,BCTT和ECIPTSA的信息量更大。
图5-11 词汇密度对比图
(6)人称代词:交际效果逊色于英语原创解说牌示
韩礼德在《功能语法导论》(1985)提出语言具有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和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在旅游景点牌示中,通过一定的人称代词使用可以使景点与游客之间建立某种特定的人际关系,以达到介绍基本情况、表达观点并试图引起游客探索行为或审美、情感共鸣的目的。
从表5-10的人称代词使用情况可以看出,TECIPTSC人称代词的每千词标准化频率最高,比较接近ECIPTSA,但远高于CIPCTSC。个中原因,可能是由于汉语存在较多无主句和人称代词省略现象,而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符合英语语法和交际需求,做了相应的人称代词添补。
从第一人称代词来看,TECIPTSC比CIPCTSC的第一人称使用频率高,这是因为尽管汉语存在一定量的无主句和人称代词省略现象,而且为表谦逊常常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但在英译过程中译者很可能对其进行了必要添加和适当调整;TECIPTSC的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明显低于ECIPTSA,这很可能是TECIPTSC译者在翻译时很大程度上受到汉语原文语言特点影响而造成的,而ECIPTSA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为的是便于主动展开介绍,拉近交际距离。
从第二人称代词看,TECIPTSC的第二人称使用频率明显低于ECIPTSA。究其原因,ECIPTSA体现了作者多以游客关照,力图缩短与参观者间的时空和心理距离,营造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效果,增强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引发读者进行旅游和探索的行为。
再从第三人称代词看,人称代词使用从低到高依次为CIPCTSC、ECIPTSA和TECIPTSC。其中TECIPTSC使用频率最高,而CIPCTSC第三人称使用较少,这可能与汉语景点介绍性的牌示语言习惯有关,汉语介绍常常注重文采,多采用成语和四字词,多采用重复,文体有文言文的倾向,加之汉语为分析型的语言,常常省略相关的人称代词。然而TECIPTSC却可能为了符合英语语法和表达习惯,对第三人称进行了必要添补。TECIPTSC第三人称使用频率高不利于拉近与游客的距离。
表5-10 人称代词使用频次表
(7)平均句长:译文可读性略低于英语原创解说牌示
平均句长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本的正式程度、复杂程度与可读性。表5-11将TECIPTSC、ECIPTSA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的英语原创非文学文本(CEPC)的平均句长进行对比。结果显示,TECIPTSC的平均句长最长(22.95),明显高于ECIPTSA(4.09)和CEPC(2.71),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到汉语景点解说牌示特点的影响,而且ECIPTSA可能考虑到参观者停留时间有限,且有现场的景物作为语境,调整了写作风格,如缩短平均句长,使其通俗易懂,从而使游客可以尽快获取必要信息,保持游客阅读兴趣。
表5-11 平均句长对比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