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thern Iowa)的LeRoy A.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McGrew,1993)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Kee,1995)。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教育资源运动蓬勃开展,“微”的教学模式也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国内外学者也在微课程的实践中积累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在国外可汗学院(Khan Acadmy,http://www.khanacademy.org/)、TEDed(http://ed.ted.com)、英国教师电视网站(teachers TV,TTV,http://www.teachers.tv),以及乔·托马斯(Joe Thomas)博士创办美国“英语中心”(English Central)提供的“看学说”(Watch Learn Speak,http://www.englishcentral.com)为代表的微型网络课程进一步推进教育研究者对微课视频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国内众研究人员、一线教师,勇于实践,进行微课实践和理论的探索。2010年广东、佛山、深圳、天津、内蒙古等地针对“小、初、高”各学科征集优质微课,丰富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资源。2012—2013年中国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培训中心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合,搭建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也推进了高校微课程的改革和探索。
国内学者对微课程的定义不尽相同。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田秋华副教授基于对微课的内涵和实践的分析,将其定义为“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和学生兴趣,以及主体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类课程”(张静然,2012.11:20)。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资源,它们是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见图5-6)(胡铁生,2011.10:62)。因此微课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不同,它是基于这些基础构建的新的课程资源形式。(www.xing528.com)
图5-6 微课教学资源生态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