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又庐,位于梅县南口镇侨乡村。此楼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动工兴建,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竣工,历时18年。因潘祥初的祖屋名“南华庐”,故此庐名“南华又庐”。南华又庐属于典型的客家围屋结构,坐西北向东南,建筑平面布局为方形,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客家传统民居两层楼房建筑,占地面积10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1220平方米。外观宏伟,正立面为硬山式,侧立面山墙为大北水式。
南华又庐整个建筑采用中轴对称的传统平面布局,由门坪、外围墙、堂屋、后庭院、横向枕屋、周匝弧形后花园组成。分为上、中、下三堂,二横共八堂,左右两侧各四堂,因潘祥初生有八子四女,八个儿子分居八堂内,因此有八厅八井(天井),为八子八门八院八户。上堂后面还有枕屋一排、厨房两座(左右各一座),枕屋背后有周匝围墙内的果园,种有各种优良的岭南佳果。右边有花园,种有各种花卉,建有莲池、石假山。全屋共有164间房,其中堂屋118间、枕屋46间,大小厅堂几十个,加以上、中两堂的大厅和中央的天井,即所谓“十厅九井”。南华又庐外表看似一座完整的屋,其实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连体,故有“屋中屋”之称。南华又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堂屋都一个朝向,表面看起来似乎与堂式无异,仔细看来却不大相同。中央部分几乎有三堂并列之势,除中心主轴线上的重叠三堂之外,两侧又形成两侧副轴线,也是三堂重叠,只是在下堂部分不设大门,更无大门楼,全部封闭,共同使用中心主轴线上的大门楼。堂屋两侧不置厢房,在前后庭内引进了花墙、敞廊、金鱼池、花台、六角亭等,更显得宽敞明亮,使宅内生活场景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枕房上面有炮楼,是防御工事。后面还有一座大果园。房子的左右两侧分别是花园和畜舍。围屋里面到处雕梁画栋,华丽非凡,连墙脚都是由一平方米的淡雅壁画组成。整座住宅内设有合理分布的“自来水”设施,原设计是从山上引水,水分几路从后屋进入室内,经各用水区域流到排水系统的集水渠,然后汇集到屋前的集水总渠,再进入河流。(www.xing528.com)
潘家子孙昌盛,潘祥初的儿孙们散居美国、印尼、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计有100多人,其中有多名博士、学者和企业家。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全美华人总会前主席,曾获联邦德国高级科学家特别奖和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美国波士顿大学终身教授潘毓刚先生就是潘祥初的裔孙。
2002年7月,南华又庐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3月,电视连续剧《红色娘子军》摄制组,以南华又庐为剧中的“南府”,完成创作摄制了《红色娘子军》剧中的大量镜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