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福春,生卒年不详。大伯公庙碑记载:大埔人张理在乾隆年间,和同乡人丘兆进及另一福建永定客人马福春一道乘帆船到海珠屿,成为比英国殖民者更早到达槟城的华人。至今,海珠屿不仅流传着马福春的许多事迹,而且还有许多显灵显圣的故事,成为大伯公神话的一部分。这副对联生动地反映了马福春及其同伴登岛初期的垦荒生涯。
马福春,生卒年不详。大伯公庙碑记载:大埔人张理在乾隆年间,和同乡人丘兆进及另一福建永定客人马福春一道乘帆船到海珠屿,成为比英国殖民者更早到达槟城的华人。碑记也记载说:三人之中,张为塾师、丘为铁匠、马为烧炭工人,结拜为兄弟;其中张理一直住在海珠屿,丘、马二人在邻近生活,但他们常常欢聚。一日,丘、马二人到海珠屿探望张理,见他已在石岩之中坐化了,丘、马二人便把他安葬了并且祭祀他;丘、马二人去世后,人们也把他俩安葬在张理坟墓左右,并奉祀三人以祈求他们的保护,于是他们生活的海珠屿的土地一角,就成了大伯公庙的建庙处,也即大伯公神灵的发源地。至今,海珠屿不仅流传着马福春的许多事迹,而且还有许多显灵显圣的故事,成为大伯公神话的一部分。据《永定县志》记载,“县人远渡重洋,侨居海外有悠久的历史。明成化十四年(1478)前,就有溪南里芦竹(今仙师乡芦下坝)卢姓人出国谋生。清顺治、康熙年间……出国谋生人数逐渐增多……乾隆十年(1745)马福春到马来亚槟城岛海珠屿,他是登上该岛的第二个华侨”。清光绪年间,清朝驻南洋槟城领事张榕轩在槟榔屿大伯公庙内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君自故乡来,魄力何雄,竟辟莽榛蕃族姓;山随平野尽,海门不远,会看风雨起蛟龙。”这副对联生动地反映了马福春及其同伴登岛初期的垦荒生涯。至今,前往大伯公庙凭吊、祭祀的人们每每读罢这副对联,莫不吁嘘感叹,乃至潸然泪下。[10](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