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是中华汉民族中人口众多、独具特色的族群支系,是广东省三大族群(广府、潮汕、客家)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英国学者布肯顿认为,客家人勤劳耐苦、节俭慷慨、团结爱国、敢作敢为的精神就是“亚细亚精神”。日本作家山口县造认为,客家是中国最优秀的民族(民系),他们的爱国心比任何一个民族都强,没有客家就没有中国革命。自1815年徐旭曾的《丰湖杂记》发客家研究之滥觞以来,客家研究在国内也有超过200年的历史。从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在人境庐成立“客家研究会”,到国学大师章炳麟、中山大学创校校长邹鲁,以及著名学者陈寅恪、顾颉刚、朱希祖、潘光旦、罗常培、李济、饶芙裳等撰文论证客家与中原汉人同宗同源,再到罗香林第一次把客家的形成与我国历史上数次大规模移民运动相联系,正式提出“客家民系”的概念,客家研究越来越受各方重视,成为跨人类学、文化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活跃显学,美国哈佛大学和法国高等研究实验学院以及日、韩的著名大学均设有专门的研究部门。
从煌煌河洛到巍巍南岭,由西晋经宋元迄今,中原先祖为避寇乱瘟疫,筚路蓝缕、辗转南迁,最后在粤东梅州落脚生根,再从梅州出发,开枝散叶、衍播四海,梅州因而被誉为“世界客都”,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集客家文化大成的梅州人,在长期的积淀、传承和创新中也形成了以“知识为本、诚信为道、家国为魂、四海为商”为主要特征的梅州人文精神。
近百年来,无论是胡曦的《广东民族考》,罗蔼其的《客方言》,还是罗香林的《客家学导论》《客家源流考》,房学嘉的《客家源流探奥》,这些专著要么专攻方言音韵、族群族谱,要么围绕客家民俗展开田野调查,各自取得了丰硕成果,梅州本土也推出了《客家与梅州书系》《客家文化丛书》《客家研究大讲坛丛书》等大型丛书。但在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方面,大型人文社科丛书尚付阙如。令人高兴的是,梅州市社科联立足建设梅州特色的新型智库,着眼应用性、对策性和前瞻性研究,因时而作、顺势而为,推出这套《梅州人文社科丛书》,成系列(每年2~3种)地出版“讲梅州、论梅州、议梅州”的人文社科专著,以接地气、有质量、有影响的人文社科研究服务梅州振兴发展,这实在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
希望全市社科工作者牢记职责、不辱使命,扬长避短,找准定位,努力做好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对接,当好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以扎实而丰富的人文社科研究,为梅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www.xing528.com)
是为序。
中共梅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