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与新疆的区域合作,形成“桥头堡+产业基地”的合作格局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毗邻八国,是我国拥有陆路口岸最多的省(区)之一。其口岸向外出口可至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乃至西亚和欧洲,是我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加强甘肃与新疆的区域合作,形成“桥头堡+产业基地”的合作格局,推动甘肃由“通道”向“枢纽+基地”的双功能转变。甘肃以独特的区位交通条件,站在了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贸易功能建设的第一线,要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枢纽和产业基地,甘肃需要积极采取以下发展措施。
一是激发兰州核心的枢纽活力。发挥甘肃省地处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优势,把兰州市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陆路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提升新亚欧大陆桥甘肃段的通达能力,推动铁路、公路的交通建设。加强兰州与中亚、西亚国家的点对点连接和直接交通,开通兰州市至中亚国家、俄罗斯、欧洲国家的货运定期班列,增强货物的运输、换装和通关能力。依托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的国际航空港建设,拓展与阿拉木图等中亚城市的国际航线。
二是培育面向国际贸易的产业功能。以特色农产品、有色冶金新材料、中医药、石化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封装等产业为重点,加快甘肃出口基地建设。推进兰州区域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建设,开通与中亚、西亚的数据业务。扶持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加强新能源合作,争取设立核工业保税中心,把甘肃建成国内最大的铀储备、转化、浓缩以及后处理基地。
(2)强化与陕西“点+线”“面”的合作格局,提升甘肃的“通道带动”功能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陕西境内长200多公里,跨越了西安和宝鸡两大城市。基于此,陕西省提出重点建设“大西安”,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继续强化西安的门户枢纽地位,构建以西安为中心、连通国内外重要城市的立体丝绸之路。探索开展以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出口加工A区和B区、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为载体的内陆地区自由贸易新模式。
“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甘肃拥有1500多公里的国际经贸通道资源,该通道串联了天水、定西、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8个地级市,直接覆盖24个县(区)的1000多万人,具有最大程度直接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的先天条件(见表4-5)。通道沿线资源类型丰富、产业门类多样、城市职能多元,这将极大补充和完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贸易功能。
表4-5 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甘肃省县(市、区)域一览表
资料来源:《定西统计年鉴2019》《兰州统计年鉴2019》《张掖市统计年鉴2019》《嘉峪关市统计年鉴》,各区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提升甘肃的“通道带动”功能,甘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突破。
一是依托关天经济区,加强甘陕毗邻地区的协调发展。以天水为中心,大力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现代农业及商贸旅游等产业,建设天水—甘谷—秦安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带动甘肃省东南部地区的快速发展。(www.xing528.com)
二是加强与陕西在文化经贸方面的合作,支撑“丝绸之路文化经济带”功能建设。甘肃将以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平台,开展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交流,扩大对中亚、西亚、中欧、东欧地区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三是培育通道沿线节点城市的国际化功能。进一步提升兰白、酒嘉、金武、平庆、天水、定西、张掖、敦煌等重要节点城市的支撑能力。在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建设面向中亚、西亚联接西北、西南地区的现代物流基地。
(3)借道川渝联通长江经济带,带动西北地区开启西南视野
川渝是我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经济总量较大的地区。其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枢纽和腹心地带,发挥着承南接北、通东达西的重要作用,是扩大内陆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和实施向西开放,打造西部大开放升级版的战略纽带。
一是甘肃便捷联通川渝后,首先,能够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融合贯通,推动长江经济带向东、向西双向开放,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其次,通过甘肃带动西北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接,能够加快西北地区向西南打通与云南的联系,连接到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开启与东盟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经贸合作关系,极大加强西北地区与长江经济带和西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快甘肃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二是增强处于省域边界的甘南、陇南地区的发展动力。甘南、陇南是甘肃省生态脆弱、发展滞后的地区。该地区受自然地形影响,综合发展能力较弱,基本不具备大规模工业化的条件,发展生态型产业是增强其发展动力的较优选择。四川省的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作为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是带动西部旅游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甘南、陇南地区与四川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地缘相接、交通相连、文化相近,将其融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为甘肃东南部地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4)依托兰州—西宁城市群建设,推动甘青协同发展
甘肃、青海具有相似的国家战略地位。一是国家安全战略枢纽。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中枢地带、中巴经济走廊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十字要冲,是通往新疆、西藏的重要门户。从国家尺度来看,无论是空间距离还是运输能力,这一地区都是我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之间最重要的联系通道,是联系青海、西藏高原地区的战略性地区。这一区域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安全、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等重大任务。二是国家战略资源基地。青海资源富集,特别是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资源。同时,青海还是中国乃至世界不可多见的清洁能源基地,水电资源得天独厚,太阳能、风能、可燃冰、盐湖锂等多元丰富,储量可观。三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青海地处三江源头,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全国乃至东南亚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具有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是现代物种分化和分布的中心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珍稀物种繁衍地和世界高原种质基因库。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功能配套,着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把兰州—西宁城市群培育发展成为支撑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维护西北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城市群。
兰州和西宁直线距离仅220公里,不仅是我国省会城市之间直线距离最近的两座城市,而且还是文化相似度、经济依存度和产业融合度较高的两座城市。兰州、西宁之间沿黄河及其支流湟水河、大通河,密布着电解铝、水泥、玻璃、钢铁、水电站等重化工业和能源产业,具有协同发展的基础。兰州—西宁地区将是甘肃省和青海省两省合作的核心战略平台。
(5)与宁夏“联合向西”,互动发展
宁夏在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其他穆斯林地区的交流合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甘肃其交通格局仍以陆上联通为主,故需与宁夏加强合作“联合向西”,形成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联合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双方以中亚国家为重点合作地区,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重大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