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自然条件影响,农业产业化推动力弱
受地形地貌、水资源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甘肃省农用耕地质量等级较低,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呈现出缓慢增长态势,对城镇化推动力较弱。其体现在:一是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缺乏市民化的支付能力;二是农业与工业互动不足,农产品的本地增值较低,对工业化以及工业体系完善的作用力较弱。
农业自身发展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对提高本地农民收入的贡献有待加强。如图1-11,2019年甘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887.6亿元,在西北、西南临近省份同比中相对较低。同时,甘肃的劳动生产率也较低,2019年人均劳动生产总值为2.3万元/人,在西南、西北省份中仅高于贵州省,远低于6.4万元/人的全国平均水平。与较低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应的是甘肃较低的城镇化率水平。由此看出,省内较高的农村人口比重意味着甘肃发展农业的意义重大。
图1-11 西北、西南地区部分省(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
农业与工业互动不足,农产品的本地增值较低,对工业化以及工业体系的完善作用力较弱。近年来,甘肃全省农产品加工率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规模也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在与全国区域水平的比较中仍处在中下游位置。在与西北、西南省份的比较中,甘肃的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也落后于四川、重庆、陕西等地。其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农业产业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重要的动力支撑。其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城镇化人口转移提供财富积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工业、农业的联动发展,创造工业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人口生产方式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化。甘肃农村人口比例高、农业从业人员多的特征决定了农业产业化将是城乡、工农联动发展的重要环节。但从目前的发展水平看,甘肃的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力不足,发展任务仍很艰巨。
(2)自上而下的“嵌入式”工业化带动乏力
长期的资源依赖式发展,使得甘肃工业化发展遭遇瓶颈,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产业支撑面渐行渐窄。全省产业门类缩减并逐步向资源型产业靠拢,缩减到基本上靠以原材料初加工的产业来支撑产业的整体发展。甘肃石化、有色、冶金三大产业工业销售产值在全省工业销售产值中的比例接近60%,至2019年,甘肃的石化、有色、冶金三个产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占到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5.47%(见表1-12)。资源型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薄弱,并未形成牢固的产业链体系。原油、铝氧等许多原材料绝大部分靠从外部输入。铜、铝、锌、镍、乙烯等大宗工业产品又基本销往省外和国外。
表1-12 不同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对比表 单位:亿元
数据分析资料来源:《甘肃发展年鉴》《中国统计年鉴》(www.xing528.com)
二是产业份额下降。如图1-12,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甘肃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1978年甘肃工业总量占全国工业总量的2.2%,该比重在2009年下降到0.89%,2012年略有回升,但也仅占1.04%,近年该比重又降至最低点。优势产业虽然在西北地区和全国市场仍有较大份额,但其比重也呈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与2001年相比,除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上升之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都呈现出渐行渐低的态势(表1-13)。
图1-12 甘肃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比重趋势图
数据分析资料来源:《甘肃发展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表1-13 甘肃省优势产业与全国同比占比表 单位:%
数据分析资料来源:《甘肃发展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三是产业竞争力渐行渐弱。根据《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甘肃工业产业综合竞争力在劣势明显的起点上又波动式的下滑,产业抵御市场竞争的能力很弱;效率和效益指标徘徊于全国的谷底,均居于22位以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在2005年以后优势度大幅下跌,反映了产业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根基不牢。
在工业发展遭遇瓶颈的情况下,甘肃省中心城市的产业职能基本仍以“工业基地”出现,产业职能单一。通过对甘肃产业区位商分析可以发现(表1-14),甘肃各市(州)产业区位商显示全省仅兰州的产业得以综合发展,工业与服务业的区位商均在1左右;嘉峪关、金昌、白银、酒泉、庆阳工业区位商在1以上,工业职能明显,但作为产业支撑的生产型服务业区位商仅0.5左右,区域内生产服务严重依赖外部地区输入。
表1-14 甘肃产业全国区位商一览表
资料来源:《甘肃发展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3)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城镇承载能力不强
尽管近年来甘肃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因省内各级政府财力有限,多数地区土地溢价收益相对较少,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很难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这一因素制约了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完善。2008—2019年,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逐年加大,但投资总量仍然较低,城镇市政公用设施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居环境质量改善缓慢的状况依然存在,一些地方“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城市病”仍不同程度显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