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也表明,在历次经济危机中,经济不景气使人们空闲时间增多,一些契合人们新需求的产业对经济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最突出的例子就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出现了迪士尼公司、好莱坞等一批世界著名文化企业。我国经过长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消费结构的全面升级也为休闲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将对扩大内需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40]。
拓展阅读1-2
英国是世界上发展农业旅游的先驱国家。一方面,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农业旅游提供了庞大的目标市场。作为世界上工业化起步最早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城市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城市人口因长久远离自然,从而产生了走进乡村、亲近自然、舒缓心理压力、参与户外活动的共性心理需求,尤其是城里的孩子们由于对农村、农业非常陌生,更渴望体验田园生活;另一方面,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也催生了农业旅游。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增加,闲暇时间增多,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多,消费需求层次提高等诸多因素,使得英国农业旅游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英国有农场景点186个、葡萄园81个、乡村公园209个,占英国人造景点的十分之一。目前,全英近四分之一的农场直接开展农业旅游。农业旅游的经营者绝大部分为农场主。每个农场景点都为游客提供参与乡村生产生活、体验农场景色氛围的机会。农场内一般设有一个农业展览馆并配以导游和解说词,介绍农业工作情况,备有农场特有的手工艺品,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多数景点有儿童娱乐项目。
虽然英国农业旅游的收入可能要大于农业生产的收入,但农业生产主体地位并没有被削弱,农业旅游始终是农场经营多样化的一个方面。从农场的经营规模、经营效益以及市场需求特点出发,各景点都坚持小型化经营的取向及私营化的管理方式。由于农业旅游者90%以上是本地区居民,所以各景点普遍运用本土化的市场战略,扩大市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最为重要的是,英国的农业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使游人在领略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中体味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
(资料来源:斯玉.英国:四分之一农场做旅游[N].中国妇女报,2016-06-05.)
2.休闲产业有利于促进就业
休闲产业是以提供服务和劳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集合,它强调劳动者的技能、技巧多样化,可以吸纳不同知识层次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市场上对就业者需求较宽、就业容量大的新兴产业。一方面,由于休闲产业本身就业容量大、就业层次多、就业成本小和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因此适合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参与就业。发展休闲产业有利于促进就业,缓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休闲产业具有较大的就业乘数。以旅游业为例,旅游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就业,“十一五”时期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30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约700万人。[42]
3.休闲经济促进传统经济形态的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为一种以服务和知识的生产为基础的“后工业”秩序的出现,社会经济结构中由不断扩大的各种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组成,其中包括社会福利、慈善、志愿者、金融、休闲旅游度假、计算机软件、餐饮和其他非工业产业[43]。所以,仅仅从物质产品总量的角度已经无法估价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准。就一些传统产业而言(特别是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产业),应该以“下游化”的观点重新设计未来的发展,而对于那些代表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应该逐渐转变为以服务于人的休闲需求或开发人的潜在价值为主的产业来加以估价[44]。
4.休闲经济将提升人类的文明程度,推动人类的全面发展
休闲的普及将会变成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休闲消费将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非生产性的消费将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透过休闲和休闲消费可以看到这一活动背后人的存在状态,促进我们重新认识生命存在的本质和意义,重新审视人的道德伦理,重新对待人与物的关系世界,重新树立人类的社会理想[45]。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说明了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提升人的文明程度的正相关性,尤其是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46]。树立科学的休闲观,才能有效地开发“闲暇时间”这一宝贵的社会资源,才能使我们学会深思、学会欣赏、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学会如何摆脱诱惑与浮躁、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因而,人的世界观、科学观、道德伦理以及生活态度、生活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47]。
习 题
【思考题】
(1)什么是休闲经济?(www.xing528.com)
(2)休闲经济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3)休闲经济学研究运用了哪些方法?
(4)休闲经济学具有什么研究意义?
【课后阅读】
欧洲海滨度假地的发展历程
在早期人们心中的大海是个神秘的地方,是让人恐惧的,也是走私者出没和遇难船员的停尸场。因此,早期海岸是一个重要的防御地带,而非欣赏美景的地方。
到18—19世纪早期,科学发展导致了人对宇宙和自然的认识,消遣娱乐方式的改变等,使得人们对海岸的认识发生改变,人们开始关注海滨娱乐所带来的健康特性。受当时流行的“温泉浴”的影响,“海水治疗法”在医学人士的倡导下盛行起来,从而推动了早期海滨度假地的发展。随后,上层社会将一些市内休闲娱乐设施,如用于跳舞、音乐等娱乐的活动室、图书馆、会议室、咖啡屋等带入了滨海度假地。早期的滨海度假地由于旅游成本的高昂,基本上是规模小且具有专属性(属于王室贵族和上层社会)。
19世纪中后期,中产阶级市场和工人阶层市场的先后兴起,以蒸汽轮船(火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方式,刺激了滨海度假地的扩张性发展,并出现了旅游度假地的分化,中产阶级度假地安静、精致,并追求“理性休闲娱乐”,推崇对自身素质提高和有教育价值或生产性意义的娱乐方式。工人阶层的度假地喧闹和大众化,娱乐方式以丰富多彩、普适性的休闲方式为主。
20世纪前期,随着生活标准的提高、带薪假期的增加、铁路网络的进一步完善等,滨海度假的大众化市场进一步巩固,度假地发展成为休闲娱乐地。于是,数以百万计的人成了滨海城镇的经常性游客,并且,旅游者和休闲娱乐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滨海度假的习惯在20世纪的前50年里继续发展着,到20世纪60年代发展到顶峰。此后,在各种新型旅游形势的冲击下开始衰退。表现在:一是由于新的消费方式的出现,旅游形式不断增加,1950年后出现了文化旅游、遗产和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生态和自然旅游、主题公园旅游等形式;二是滨海度假地和城市的休闲娱乐活动趋同,度假地特色消失,城市自身成为旅游地;三是个人交通方式的革新(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带来的更高水平的个人旅行能力,使滨海度假地成为旅游中转地,游客更多地到广大的内陆腹地及乡村去旅游。
20世纪80年代后,海滨度假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式——海滨码头,它的发展需求是产生于不断增长的参与性娱乐航海。码头的发展逐渐产生了新的形式,典型的是混合型的水边发展模式,它包括休闲娱乐设施和住房,还包括零售和商业区。例如英国朴茨茅斯市的休斯顿港口,利用私人资本的资助,被规划成为一个集码头、住宅、公寓、办公区域、零售、餐馆、酒吧和一个大型电影院为一体的综合性海港。建成以后,成为当地休闲娱乐者和外地旅游者的目的地,每年吸引超过20万名游客。
从欧洲海滨度假地的发展过程来看。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1)旅游和休闲娱乐从本质上讲是广泛的社会文化价值观、消费习惯和社会结构的反映,是随着文化和社会的不断改变而变化的;
(2)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旅游和休闲娱乐有着直接的影响;
(3)现代社会的参与性娱乐方式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4)混合型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