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更多发展中成员加入WTO,熟悉国际经贸规则,可以利用WTO的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政策和法律。价值链合作的全球化,能够使更多发展中国家受益,WTO成员能够继续在多边贸易平台解决贸易投资问题,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多边解决渠道。美国主导的WTO,及其绕开WTO推动签署的贸易投资协定,事实上人为地破坏了164个成员认可的规则,将WTO成员分类化、碎片化,筑起了全球价值链与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与最不发达成员之间链接的高墙。为使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全球价值链推动下的全球化中共享利益,需要从战略上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加强成员间、国家间的政策协调。
合作和能力建设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成立于1995年的WTO对此没有专门论述,TPP虽有专章但对此阐述甚少,还明确规定了此方面产生的任何事项,不得诉诸TPP专章中确立的争端解决程序,美国只关注自身利益,并不关注最不发达成员的能力提升的思想由来已久。“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陆锁国家的开放瓶颈,通过设施联通,在软硬联通上提供发展机遇,敞开胸怀,真诚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不设门槛,不预设条件,不另起炉灶,在现有的双边、多边以及区域合作平台,加强沟通、对话和交流,对接彼此需求,设计合作方案,以项目为载体,以建园区为合作平台,务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未来还需要加强国别研究,总结分析案例,研究海陆发展支点对区域合作的带动作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及对外投资面临发展规则研究和商事争端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向西开放角度看,应通过“以进促出”的开放战略,以“进人”为统领,发现特色需求,研究解决与伊斯兰国家合作的相关问题,破解内陆地区或内陆国家开放合作途径和规则,解决经济内生增长问题。当前,UNCTAD准备在贸易增加值核算基础上研发新一代投资政策框架,建立能够促进跨国投资可持续增长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为投资法、双边投资协定、自贸区构建模板。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有紧迫感,继续用好传统贸易促进增长的规则和路径,主动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融入“一带一路”,成为WTO成员。全球价值链下的国际合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创新、劳工技能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跨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环保等,影响到一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亚洲及金砖国家应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强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尤其要加强基础设施和贸易融资方面的合作。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加强协调,加大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警惕贸易保护主义剥夺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对于新兴经济体和最不发达国家而言,市场开放和政策协调除需要在WTO平台谈判推动外,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强政策协调以及构建自贸协定,培育规则互动的可能性。(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