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生产方式下劳动生产率的SDA对比

不同生产方式下劳动生产率的SDA对比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析中使用的是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区分了国内消费、加工贸易出口和一般贸易出口三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因此,本文还分别测算了三种生产方式下的劳动生产率,并对其进行结构分解分析,具体分解方法详见前文内容。分解出的各项效应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度结果详见表6-10。表6-10三种生产方式拉动的劳动生产率SDA结果单位:%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不同生产方式下劳动生产率的SDA对比

分析中使用的是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区分了国内消费、加工贸易出口和一般贸易出口三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因此,本文还分别测算了三种生产方式下的劳动生产率(缩写依次为DLP、PLP、NLP),并对其进行结构分解分析,具体分解方法详见前文内容。分解出的各项效应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度结果详见表6-10。2015年三种生产方式的劳动生产率DLP、PLP、NLP分别为6.77万元/人、8.36万元/人和8.73万元/人,分别是2005年的4.1倍、3.7倍和5.2倍,一般贸易出口的劳动生产率最高,且表现出了最高增速。

从六个效应的贡献度来看,无论是国内需求还是国外需求,两个阶段都是劳动力投入强度对劳动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最大。2005—2010年,增加值系数的变动对国内需求拉动的劳动生产率的负向效应达到了近17%,同时国内中间品投入结构、最终需求的产品结构贡献率也较高,但同期,国外需求拉动的劳动生产率则是受最终需求的产品结构和国内产品在中间投入中的占比变动的影响较大。2010—2015年,只有劳动力投入强度变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大,其他五个效应的贡献度都非常小,且国内产品在中间投入中占比的增加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当时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三种生产方式最终需求的产品结构在2005—2010年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贡献率,这一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高速增长,以及经济多样化加速的时期,在我国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的背景下,生产产品的种类和规模能力得到快速扩张,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利用率提高,比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房地产等行业转移。2010—2015年,最终需求的产品结构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度快速下降,体现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对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保持以往的扩大产品规模、增加产品多样性来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已不能发挥之前那么大的作用,我国应由重视产品数量和种类转向重视产品质量,由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转向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表6-10 三种生产方式拉动的劳动生产率SDA结果 单位:%(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