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长期以来,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在当前对外开放已经深入各种“边境后”领域的背景下,对外开放不仅是促进或倒逼国内体制机制改革,而其本身就是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投资管理体制、商事体制、国企、要素定价等关键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充分参考国际通行规则和相应标准,力争将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融为一体。
2.构建“边境后”政策理论框架
如前文所述,对于“边境后”政策,目前国际学术界并无规范的理论体系和参考标准。同时,我国目前实施的“边境后”政策体系,既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部分,也有不适用于新时代经济发展模式的部分,因此必须进行扬弃。如现行的补贴政策既有效地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集群,又在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产能过剩,甚至出现了企业“骗补”的状况。因此,需要有效构建“边境后”政策的规范理论框架,明确我国在推进全球“边境后”政策协调中的立场,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奠定理论基础。(www.xing528.com)
3.加强开放风险防范
扩大对外开放所产生的安全风险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实施各种国内体制机制进行重大创新的开放举措时,必须保证国家安全。首先,应完善文化、教育、卫生等非经济安全领域的保护机制,在此基础上渐进扩大经济领域的市场准入开放。其次,应着重有效规范化利用外资安全审查的程序,明确联合审查会议的权限、部门构成和运行机制,并推进外资安全审查标准透明化,进一步提高审核程序的灵活性,有效维护经济安全。最后,应通过反垄断等手段,有效防范扩大进口对本土商品的过度冲击。
(执笔人:李大伟 金瑞庭 杨长湧 卢 伟 苑生龙 原 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