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利用已有的供应链资源拓展其业务范围,获得更多的利润。举个例子,Uber在快递业务发展成熟后推出上门送餐业务;滴滴出行在原先出租车服务的基础上,已经拓展出了顺风车、快车、专车、代驾等一连串的出行服务。
有人对这种做法提出质疑,滴滴出行和Uber已经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了,完全可以凭借其品牌优势,继续在原本的领域内进行更深层次发展,何必在不能保证结果的情况下涉足其他业务呢?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制定这样的发展战略的?
随着新兴企业的不断涌现,对传统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传统企业拥有雄厚的基础,但也可能在新势力的压迫下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共享经济的发展放松了对创业者的要求,Uber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2016年初,Uber的估值已经达到625亿美元,超过通用汽车、Yahoo、时代华纳、Netflix等公司市值。而借鉴了Uber发展模式的滴滴出行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采用共享发展模式既有益处也有弊端,Uber和滴滴出行整合私车服务获得了自身的发展,其他企业也可以利用同样的方式来与其竞争。分析一下Uber的发展状况,其每天的订单量在100万以上,若抽成比中为1/5,那么每天都有大量的利润进账。纵然已经取得了不菲的业绩,但Uber的扩展计划还在进行中。
Getaround以及Lyft等同类企业的兴起使Uber感到危机,如果他们能够顺利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就算很难盈利,也可能会对Uber的发展造成巨大冲击。为了应对这个危机,Uber提出了两个战略:(www.xing528.com)
★一方面,采取持续融资战略,使Uber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对Getaround等竞争者形成排斥作用。到2015年下半年,屈居其后的Lyft在估值方面远远落后于Uber,更不用说其他竞争对手了。Uber也没有忽视与其他企业的联手,在Lyft获得阿里的投资后,Uber联手百度,这样能够避免竞争者与基础雄厚的投资者合作而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
★另一方面,逐渐拓宽业务范围,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高用户对自身产品与服务的依赖性,如此一来,Uber就能获得持续而平稳的发展。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与Uber的创始人有着一致的看法,正是在这种观点的驱动下,滴滴出行增加了顺风车与快车服务。2015年上半年,P2P租车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追捧,拼车公司也迅速崛起,之后却在Uber与滴滴出行采取的应对战略中失去了活力,最具代表性的是爱拼车的退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