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初我国政府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该词汇已经成为各个行业领域的热门词。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创公司,无不宣称要进行“互联网+”。然而,对于传统企业特别是服务行业来说,“互联网+”绝不是简单地为用户提供Wi-Fi服务就可以了。因为相对于工具性的解读,“互联网+”更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种颠覆性商业思维,具有十分巨大的创新创造能力。
就国内的出行服务市场而言,本土化的滴滴出行与海外巨头Uber是两家典型的“互联网+”创新型公司,而且它们也代表了搭车出行服务领域“互联网+”的两个发展阶段(图1-8)。
◆工具阶段:“互联网+”在交通领域的渗透
乘客打车困难和出租车空载率较高是国内打车市场的两大痛点。而滴滴出行借助互联网平台为此提供了十分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对用户来说,只要在APP上输入目的地,就可以向附近的出租车下达订单;对司机而言,可以随时在APP上查看订单并自主选择合适的客户。
本质而言,滴滴出行是以互联网为工具和平台,对出行服务市场的供需两端进行更高效的连接匹配:通过将线下的供给和需求整合到线上,用户不必再到车流量多的地方打车,司机也不用漫无目的地寻找乘客。这显然有效解决了打车难和空载率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服务效率和业绩,并节约了成本。
图1-8 搭车出行服务领域“互联网+”的两个发展阶段
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全方位的渗透,很多航空公司也已经将服务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售退票、改签、值机等服务,在为乘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机票的销量;通过线上客服系统与旅客进行全天候即时性的沟通交互,从而更精准地把握客户需求痛点、优化服务,并有针对性地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运营阶段:Uber的互联网思维与共享理念(www.xing528.com)
基于互联网开放共享思维设计出来的Uber,通过对出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样也实现了打车出行服务市场供需两端的更有效匹配。与国内的滴滴出行不同,Uber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出行服务模式,甚至将私家车也发展成为能够服务用户的专车。因此,它非但不是对出租车资源的重新整合配置,而且成为传统出租车企业强力的竞争对手和颠覆者。
Uber的服务模式是完全适应“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市场要求的。借助强大的网络平台运营系统,Uber能够针对用户需求进行更为快速的即时响应。而与百度地图、宝马MINI、特斯拉等优势品牌的强强联合,更是提高了Uber的出行服务质量,不但让用户享受了比传统出租车更优惠的价格,而且充分满足了乘客对出行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需要。
同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更优化的行程路线、为用户与司机提供的多样化的丰富奖励以及在朋友圈中广为传播的各种有“温度”的搭车故事,也不断扩散着Uber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并使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认同Uber基于共享商业模式的出行服务理念。
与Uber类似,国内首个上下班巴士定制APP“嗒嗒巴士”也是以“外来者”的身份试图颠覆城市白领挤公交和地铁的上下班出行方式(图1-9)。该业务是由深圳嗒嗒科技公司推出的,已经在深圳、上海等城市运营。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快”公司,嗒嗒科技也是基于海量的大数据信息聚合起城市居民上下班时的出行需求,然后通过快速的线下调度运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为人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出行体验。
图1-9 嗒嗒巴士
对于同样提供出行服务的民航企业来说,需要积极学习效仿Uber或国内相似的互联网创新服务模式:与旅客进行更加及时深入的互动沟通,深挖客户出行需求并细化分类;以互联网平台思维将用户需求聚合起来,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提供更为多元化、个性化的便捷超值服务,为旅客创造意料之外的体验价值,从而不断吸引和黏住更多的用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