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能立足国际,正式与非正式的生产要素创造机制举足轻重。意大利的劳动力素质高,主要是高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另外意大利在职业教育方面更是精心设计,即使实验设备和其他设施仍嫌不足,仍受到很高的评价。电脑课程也正在奋起直追之中。
不过,意大利教育体系真正的独到之处还是在于,一些产业对踏出校门后的年轻人的培训过程,像纺织与家具等许多在国际市场成功的意大利产业,更是特别加强专业学习培训。家族经营、代代传承的经营形态,也是使产业知识与技术发展高度专业化的原因之一。
生产要素的创造过程,以第5章详细叙述过的瓷砖业作为代表。意大利企业有很强烈的家族经营倾向,家族成员也有强烈的乡土意识。这种情形一方面加速技能传播的过程,而同一产业代代齐聚于一个城镇的现象,也凸显出意大利产业地理位置集中的重要特性。地理集中性一旦形成,产业知识的积累和散播速度又会加快。在珠宝产业等领域,正式的学徒制度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奉行不辍。
意大利大学的热门科系主要在工程领域,工程背景出身并进入产业担任工程师的人备受敬重。在社会上,工程师的头衔就像美国的“博士”一样高高在上。因此,工程技术学院不但入学竞争激烈,修习年限也比其他科系多一年。由于意大利的人文传统,以及意大利人普遍对艺术、建筑和哲学的高度兴趣,理工科出身的人才往往兼具美学素养与专业技术,这也是意大利高级人力资源的独特之处。不过,在意大利的正式教育体系中,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工程科系也不例外。
撇开这些优点,意大利的大学教育(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全世界)谈不上世界一流水平。它的问题在于,绝大多数的大学属于公立学校,私立大学仅有三所,大学科系偏重传统领域,电脑和电子等较新的知识领域则长期缺乏发展空间。大学普遍的问题包括,研究设备需要推陈出新、课程要求不严、教学质量良莠不齐、进步缓慢。此外,硕士班课程太弱,博士程度的训练更是凤毛麟角。尽管不少意大利人远赴海外深造,但这个国家却是本书所研究的国家当中平均留学人口最低的国家。以1987~1988年为例,在美国大学就读的意大利人仅有2200人,远不及新加坡的4870人。42
造成大学教育进步缓慢的原因之一是,一般企业除了很少有完善的内部培训计划外,对支持大学研究活动的态度也不积极。因此,产业人才与其他领域一样,高级或专业的训练大多来自非正式的渠道或者直接从工作中积累。符合这种特质的意大利产业在生存竞争上毫无问题,至于需要靠正式、系统化训练的电脑与航天等人力资源,意大利企业的表现就乏善可陈了。(www.xing528.com)
技术重于研发 意大利推动正式研究计划的能力也很弱,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学、政府研究机构或企业研究部门等各个环节。43尽管大学研究的核心在研究生院与博士班,然而意大利的大学却很少有博士班,政府提供大学与国有研究机构的研究经费也很有限。意大利并不缺乏优异的研究人才,但其成果却不足以带动多数产业的竞争力。至于企业内部的研究计划,多半规模不大、专业性强,讲求实用。44因此,在国际舞台上,以技术或基本产品功能的先驱者姿态出现的意大利企业,可说是绝无仅有。
意大利企业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们的技术改良能力。在撷取国外技术并将其巧妙运用在最终使用产品方面,意大利企业是个中高手。这种技术能力不但表现在产品上,也表现在流程方面。因此,流程的突破和运用现代弹性制造技术生产传统产品,是许多意大利产业在国际市场崛起的原因。
意大利企业对寻找与应用外国技术的态度也很积极。通过出国访问的机会,意大利业者很快就能掌握技术变迁的脉搏。由于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些重大的技术变革很快就被转换并应用到更专业、更实际的用途上。
这些现象也说明了一个重要事实:在意大利最有效的生产要素创造机制是特定企业或产业本身。企业集中一地的现象使得专业知识快速积累与传播。产业本身就是一切话题的焦点,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除了引发创意的模仿风之外,业者也不断寻求新的竞争场所。另外,地方上的职业学校与大学通常也会配合本地产业需要,规划相关课程和研究计划,厚植相关知识领域的强劲实力。由于意大利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行业协会因此比在其他国家扮演着更多元的角色。它既要赞助技术研究机构、收集与散布产业信息、推广出口、刺激与促进基础设施发展,还要负责与政府打交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