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成功源于企业界的活力。日本的企业一直处于快速而持续创新的压力下,因此发展出领先全球市场需要的竞争能力。27强大的竞争压力也使日本企业马不停蹄地提升竞争优势,而非坐以待毙。这些特点使日本出现了具有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并且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量的资本投资、生产率的迅速成长、个人收入的快速提高(见表7-1),都是日本产业发展的总体性指标。另外,同样显著的是,1978~1985年间,日本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出口比例呈消长态势(见表8-6)。这一期间的日本,在全球出口比重成长超过15%以上的产业,是衰退产业数量的两倍,这种现象特别表现在先进产业领域,例如半导体、电脑、交通运输、办公设备、休闲娱乐,以及家庭电器产业(包括空调)等。一般说来,如果一个国家的综合商业产品大量增加,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正在向高级产业扩张。而日本在机械产业领域中,市场占有率增加的项目多达29项,衰退的只有两项。依产业性质而言,在各国当中,日本失去市场占有率的产业规模大多比较小,也比较不重要,但是在全球出口比重增加的产业,则是大型与快速增长中的热门产业(见附录Ⅱ的表Ⅱ-5)。日本市场衰退程度较高的产业,主要是层次较低、容易受生产成本因素影响的产业,包括初级钢铁产品、渔业、黑白电视机与纺织品等。而原本就薄弱的化工业,市场地位也正在大幅衰退中。
在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方面,日本产业可能是国家竞争优势各项关键要素系统性运作最佳的例子。所有成功的日本产业,“钻石体系”的有利条件都自我强化(相反,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则不见重要关键要素的踪影)。另外,许多重要的产业是从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发展出来的,这些产业一旦建立,快速成长的国内市场随即吸引大量的新进入者。挑剔且要求高的本地客户进一步刺激业者创新,并且引发激烈的市场竞争。
日本市场的快速饱和特点使得产业竞争更加激烈,也形成企业的出口压力。同样的因素也使日本企业努力进入国内需求中尚未展开竞争的市场环节,并希望能由这些领域打进国外市场。国内无休止的激烈竞争压力,加快了产品的创新速度,使产品种类不断增多。随着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奏效,国际市场的优势大增,企业所创造的高级和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势,自然取代了它们原先对初级生产要素的依赖。
市场饱和、竞争激烈与维护员工就业的态度,也导致企业选择由内部密切相关领域进入新兴产业。当大量竞争者涌入产业的上游、下游或横向关联的新领域时,强烈的竞争效应往往波及其他产业。随着各种不同技术进入新兴产业,频繁的创新活动也改变了产业的基础,并朝更高层次推进。
钻石体系长期的自我强化过程,使得日本产业的集群化程度越来越高。前面提过,日本企业特别擅长利用产业集群的种种好处,因此在创新和变革的速度上不断加速。许多不利的生产要素(如能源不足、空间狭窄、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过高与日币强势等)都转换为加速产业发展和国际化的动力。
表8-6 1978~1985年间,日本在全球出口总额所占比例增减15%或以上具竞争力的产业情形*
(www.xing528.com)
*在1978年或1985年超过出口盈亏点的产业,其中包含在1978年具竞争力但在1985年跌至出口盈亏点以下,或在1985年首度出现超过出口盈亏点的显著占有率者。
日本的成功企业普遍勇于竞争、对员工有责任感、具有持续经营的眼光,这使它们面对不利的生产要素条件时选择创新和国际化,而不会落入毁灭之途。
主导日本经济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钻石体系的关键要素虽然普遍存在于日本,但是并未对所有的产业发生作用。国内需求条件、经营管理模式或不利的生产要素条件并不适用于所有产业,部分原因是有些产业的外国企业已具有不可撼动的优势。另外还有一大群产业则因刻意远离这些关键要素而导致无力竞争,也缺乏进军海外市场的活力。不过,那些能自我强化的日本产业不但创造了竞争优势,并且具备长期维持这些优势的能力。
这种情形也说明一个重要事实:许多扬威国际市场、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日本企业,并没有不可告人的手段。但是西方人却常常很天真地以新重商主义、不顾人民生活水平的国家目标等看法,解释日本的成功。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虽然仍采取较高程度的国内市场保护政策,但这却不是形成日本国家竞争优势的原因(事实上,保护政策反而是日本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主导日本经济的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比如说,汽车等进口产品已在快速增加当中。日本政府对工作时数、居住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其他影响生活质量因素的重视,将与国家发展阶段一并考虑。
对日本而言,最重要的优势包括:激烈的国内竞争、挑剔的客户、合作的供应商,以及生产要素的快速发展。日本优势的特色是它非常系统化,这也是竞争优势理论最重要的一点。“钻石体系”运作的结果也是国家文化的一部分。日本企业与众不同的目标,有时会让外国竞争对手(尤其是美国企业)难以招架。但是这些目标是日本本国环境和资本市场条件所形成的,而不是日本政府能够塑造的。日本企业并不是全球唯一具备长期眼光和较低利润目标的企业,其他发达国家(如德国和瑞典)的情形也很近似,所以美国人必须意识到,属于特例的其实是美国而非日本。
评估日本时,也不能忽略这个国家那些失败的、低生产率的主要产业,它们是与日本式奇迹沾不上边的产业。今日的日本经济可说是两极化,其中一边活力十足,深具产业快速发展与生产率迅速成长的特色;另一边的经济则欠缺实质的市场竞争,效率普遍低下。整体而言,日本经济的生产率(以及日本的生活水平),仍远远落后于美国。
一些迹象也显示,日本产业界正在调整目标,但是政府的自由化脚步过慢,无法应对新形势的需要。有些观察家认为,日本“模式”并非真正的自由贸易与开放竞争模式,而后者则是战后贸易全球化的主要动力。事实上,日本的成功说明了竞争的重要性,以及在一国经济进步的过程中,政府政策确有必要随环境变化而作出修改。有关的议题将在第13章再作完整的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