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合作优于竞争:战略、结构和同业对比

企业合作优于竞争:战略、结构和同业对比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瑞典企业的组织特点,很适合在需要子公司网络、复杂与精密技术的产业中竞争。以合作降低竞争瑞典的纸业与钢铁业中,纵使企业是直接面对面地竞争,也有彼此合作的情形,瑞典的造纸公司有时就会在出口价格上联合一致。另外,瑞典是第一个整合钢铁与造船业的国家,由此也可看出瑞典人以合作降低竞争的态度。瑞典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种类并不多,当产业以过多的合作取代竞争时,瑞典很快就丧失掉在这些领域的重要地位。

企业合作优于竞争:战略、结构和同业对比

瑞典企业的组织特点,很适合在需要子公司网络、复杂与精密技术的产业中竞争。如同日本人一般,瑞典人对企业的忠心耿耿、合作、保守、有纪律、重信誉是瑞典企业的特色。公司里的领导人虽不强势但备受尊重,沟通渠道畅通,组织不拘泥于形式,这种企业文化也使得瑞典企业的经理人,在合作生产复杂的产品和协调遍布各地的国际分公司方面,比美国与瑞士企业容易取得独立自主的权限。许多瑞典企业在设立国外分公司时,往往只派一位经理人过去,然后一切由他全权处理。这种完全信赖而不监督的做法,在各国当中是很罕见的。35

由于国内的许多专业产品市场小,与国外市场又相距遥远,所以瑞典企业的国际化意愿很强烈。瑞典的中立立场和国人旅游的悠久传统,更排除了企业国际化的障碍。对瑞典人而言,到海外工作是个人事业发展上很正常而且重要的一项经历。许多大规模的瑞典公司早在19世纪末就已国际化了。当时的运输费用昂贵、关税制度严格,瑞典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是必然的结果。此外,瑞典的钢铁、造纸、采矿等成功产业和国家资源有关,因此也具备了政治敏感度;这样的特性也为本地的企业及外来投资带来莫大的压力

瑞典的企业大多是跨国经营的,如山特维克公司就在近30个国家生产碎石机。而瑞典出口的国家数目更多,即使出口对象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家,瑞典企业照样有本事打入它们的市场。但在碰到如德国和日本等进入障碍较大的国家,瑞典企业有时也会刻意避开。36

瑞典人以在产业界工作为荣,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大多进入大型的跨国企业工作;能代表民族成就的核心产业,更是瑞典人趋之若鹜的工作场所,所以他们一旦进入公司,就成了高度忠诚的员工。企业的高层主管普遍具有技术背景,并有不轻言放弃、锲而不舍解决问题的态度。37因为企业的表现好坏关系到主管的名声,因此,企业通常以增资方式维持现代化设备。以纸业为例,在美国和加拿大纸厂中可以看到现代化和老旧过时的厂房混杂一处,而瑞典则已全部实现现代化了。

瑞典公司管理层的决策很少受到大众资本市场的影响,企业的资本投资大多属长期性并且很少转卖,而且金融集团通常拥有公司的大部分股份。瑞典的会计制度也允许企业设立免税准备金,以增加它们渡过难关的调度能力。38不过,这种情形在近年来却有改变的趋势,由于瑞典金融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市场也朝效率化和精致化发展,而且外商入股瑞典企业的情形也逐年增加。另外,公司合并、宁可保持财力不合作投资的做法逐渐蔚然成风。企业的高层主管也渐渐具备财务管理的背景。

瑞典的竞争优势是由许多紧密相关的产业构成的,瑞典的多数知名产业中大都有一个以上的强势者,所以也造就了战况激烈的国内市场,例如,沃尔沃和绅宝在汽车卡车市场上厮杀。山特维克公司和费格斯塔(Fagersta)则在凿岩机市场上相互竞争。纸厂和特殊钢制造厂也有好几家。

然而,瑞典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在许多产业的国际市场上,瑞典企业往往只有一家。汽车运送船、冷藏货轮、电子通信设备、滚柱轴承、采矿机械等产业都是这种情形。原因是该国企业之间的合并造成国内市场的垄断局面。瑞典的《反托拉斯法》虽然可以平衡国内产业界的竞争,但是管不到该国的跨国产业,因为瑞典人深信,一个企业在母国的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应付全球性的竞争,这种看法在意大利也很普遍,但作者对此持反对态度。

以合作降低竞争 瑞典的纸业与钢铁业中,纵使企业是直接面对面地竞争,也有彼此合作的情形,瑞典的造纸公司有时就会在出口价格上联合一致。另外,瑞典是第一个整合钢铁与造船业的国家,由此也可看出瑞典人以合作降低竞争的态度。产业合作往往涉及产品的交换,这也是一种在彼此损失最小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式。(www.xing528.com)

这种模式根源于瑞典的社会结构和教育训练,瑞典人从小就被教导成要合作,而不是竞争。这有助于产业间垂直关系的维系,以及与相关产业的互助合作。不过,这种态度也消弭了创新所必需的冲突火花。

在瑞典的国内市场竞争中,这种利弊参半的做法因有其他关键要素搭配,而产生了弥补效应。其中之一是,瑞典虽是小国,但国民拥有宏观的国际视野。此外,瑞典本身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市场,颇能接受进口产品。还有一项有关产业动力的重要刺激是,大多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瑞典企业,海外的投资也很大。这表示它们长久以来就已在许多国家、面对面迎战国外的竞争对手了,当然也包括在对手的母国市场上竞争。

国内竞争形态的复杂也对瑞典产业的产品价格造成影响。瑞典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种类并不多,当产业以过多的合作取代竞争时,瑞典很快就丧失掉在这些领域的重要地位。此外,由于以合并取代创新成为解决竞争问题的一种方式,在需要迅速反应及产品变革频繁的产业里,瑞典企业就难以成功了。

一般看来,当国家缺少积极的国内市场竞争时,竞争优势上的损失显然是难以弥补的,瑞典因产业界与挑剔型客户的密切互动,多少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但是,瑞典的竞争风气却因个人与企业不愿冒险而减弱,这严重限制了该国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数目(强调团队的观念与偏高的所得税,削弱人们争取获利的动机,也已严重地威胁到瑞典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表现在瑞典人对新兴行业的排斥上。瑞典的大型跨国公司虽然正在蓬勃发展,高税赋却使企业主不敢放手一搏,独立的企业家作风也与社会的集体意识不融。文化上的同质性,意味着组织内部持异议者不多,换句话说,很少有人甘冒大不韪挑战既有企业的做法。瑞典人自行创业的动机不强,社会价值观也排斥拥有庞大财富的个人,加上瑞典企业缺乏风险性资本,致使新兴行业不容易出现。

在瑞典,许多企业都在初具规模之际,就卖给大公司而不继续经营,然而,庞大的企业集团并不一定是创新与企业生存的沃土。过去20年来,瑞典的新公司寥寥无几,而且倒闭的公司又比新开张的多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