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服务业主要负责工厂的作业流程、厂房设计和公共工程。工程顾问公司有时也扮演建筑监督者的角色,建筑服务业则参与实际兴建。工程和建筑服务有时会由同一家公司提供,但多数情况下它们是分别由不同的企业负责。
与建筑作业有关的工程服务(如与小型工厂、仓库、办公楼和住宅等相关的业务)多半属于比较简单的案例,其国际竞争的意味也不浓。然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产业中有关大规模的专案和复杂的工业厂房设备等方面就出现高度化的国际竞争。
美国第一 美国企业一直是工程业和建筑业的主要国际竞争者。1987年,美国企业在前250家国际承包商的工程业务当中占24.5%,遥遥领先于日本(13.4%)、意大利(12.4%)、法国(11.6%)、英国(10.7%)、德国(8%)、韩国(2.8%)、荷兰(1.9%)、瑞士(1.6%)及土耳其(1.1%)。20
美国的大型工程与建筑企业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兴建国内工程。当时美国境内的需求条件对工程和建筑产业极为有利。由于美国本土几乎具有各类型资源的开发产业及许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因此美国工程与建筑业得以接触到难度最大的项目,客户对多种厂房设备的需求也十分殷切。美国本土在气候、地形和其他建筑条件上的变化极大,又为建筑与工程企业提供广泛且多样的学习环境。战后,大量的重建活动更使企业的规模和专业程度快速扩大和提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几家大型公司如柏克德、凯洛格等,已经是多种大型工程的设计、管理和建造的高手。它们更利用战后重建的机会吸收了不少工程科系的毕业生、海军工程队与陆军工程队的人员。比起其他国家的建筑业企业正忙于彼此协调或合作,美国企业间的竞争可说是相当激烈。
抓住战后重建的机会 战后初期的百废待兴是美国工程和建筑企业进军海外的一个动力。当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面临大规模的重建工作时,美国的产业基础却大致完好。由于其他国家的工程和建筑企业若非规模太小不足胜任,就是工作量已到极限,美国企业因此获得进入国外市场的机会。美国企业因为具备先进的生产流程与成熟的建筑管理技巧,很快就成为国际工程和建筑业的主角。
美国企业同时也为其他美国企业设计和建造它们的海外工程,这些美国企业同样是基于国外需求的增加而在快速国际化。比如美国的矿产和林产公司就是重量级的国外投资者。另外,美国对友邦大规模的援助计划同样也有帮助,因为这些援助有时直接关系到美国企业的承包合同。紧接着,美国工程和建筑企业也刺激了本国商品的国际销售业绩,其中像卡特彼勒的推土机、奥的斯电梯的升降电梯,以及开利的空调设备更是居功至伟。(www.xing528.com)
美国在工程和建筑业方面的主导地位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60年代初期,其他国家的工程与建筑企业其实已开始建立规模、培养专业技术。这些国家的重建工作也陆续完成,国内市场则日趋饱和,如意大利、德国、法国和北欧等国家的企业因此开始寻求出口市场,并打开一些国际利基市场。
70年代来临时,日本的工程和建筑业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它们的优势来自于该国钢铁等产业开发出来的先进工程技术。日本企业的海外工程许多是针对该国企业的国际市场活动,也可能是由日本企业提供资金,或拥有部分所有权的国际开发项目。这段期间,许多国际工程项目是由日本企业发起的,目的是为确保原材料能顺利取得。
诸国高手齐聚 当时的国际市场已经是群雄并起的局面,来自德国、意大利、日本和北欧的工程企业与建筑企业,个个都能在需求条件有利的产业环节中表现出色。这些产业环节之所以有利,一方面是因为客户有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地需求较严格。比如北欧的企业擅长建造纸厂、水坝、桥梁、港口和水力发电等厂房设备;意大利企业则根据该国险恶且变化多端的地形所汲取的经验,专门发展道路和军事防卫工程。德国企业精于建造化学和冶炼厂。日本企业则在兴建钢铁厂、船坞、防震建筑、铁路、地铁和其他大众运输系统、水坝(日本电力主要依赖水力发电),以及水上活动设施等方面称雄。21
能在工程与建筑业上成功的国家,也需要技术人员和其他因素的配合。以意大利为例,它在民间工程业方面有坚强的传统与教育体系。意大利企业在非洲和中东国家特别成功,一则因为这些国家在地理位置上与之邻近,另外,意大利的帝国殖民色彩不那么强烈,所以在国外较受欢迎。意大利的企业家是很好的谈判者,旧时拜占庭的意大利式法规环境也使他们在与发展中国家做生意时,能得心应手地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他们也很容易适应人生地不熟的环境,更懂得积极利用政府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机会,提高对意大利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从70年代起,韩国、菲律宾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也开始在国际建筑业中崭露头角,其中最积极的是韩国企业。它们从韩国战后的国内重建中起步,并从美军基地相关的大型工程案中学习技术。越战时,韩国人协助越南美军的经验成为它们进入国际市场的踏脚石。韩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工程与建筑企业之所以能进入国际市场,是因为它们能充分运用意愿强但薪水低的人力的优势。韩国企业就经常担任发达国家企业的分包商,并渐进地掌握了较简单的技术,开始管理复杂度较低的工程项目,俨然是接班领导者的模样。对韩国企业而言,中东战争带来了基本军事设施的建筑热潮,实在是一个意外收获。但中东形势和缓之后,相对也伤害了韩国企业尚未超越初级优势的竞争力。
基本上,工程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与竞争阐释了服务业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前的需求、需求浪潮、先进的本土客户、严格的本地需求条件等因素的重要。它们也显示了服务业和相关制造业间的关系,以及国内高度竞争的推力。成功的国家大多具备完善的工程教育体系。然而,除非企业是来自低薪水的国家,否则生产要素的决定性并不大,尤其当经济低迷时,过于依赖低薪水优势的产业会因此衰退。一国能走到高级竞争领域(例如美国企业纵使成本偏高仍能维持强有力的地位),靠的还是国内有利的“钻石体系”。不过,当其他国家的企业(如日本)有其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持时,仍可能对美国的竞争优势产生重大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