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机器人产业的开拓者,早期机器人的主要发明都是美国企业的成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却成为这个产业的真正主导者。美国与日本的位置交替,鲜活地呈现出徒具研究创新能力却缺乏钻石体系的条件搭配,结果并不能转换成产业竞争优势,实有其理由。
美国机器人企业最早投入这个产业,但许多知名的企业其实是新成立的公司。这反映出美国具有刺激新产业的环境,但大部分的竞争优势到此便即告结束。日本的情况则不然,它的市场需求抢先出现,并享有全球知名度,是高质量的代表。另外,日本人工短缺、工资上扬、日元升值等不利因素,持续扩大了机器人的国内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的作用下,日本机器人企业针对最广泛的一般用途,发展形式简单的机型,美国企业却把发展方向引至功能复杂的机器人,以及较冷门、差异较大的产业领域中。
日本的机器人企业来自各种产业,有些从下游客户转进,有些是上游供应商或关联企业,也有小型的创业公司。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本身也是机器人的使用者,这使得它们因为内部使用上的精益求精,发展出更多的制造技术。
日本机器人产业走到世界领先地位,背后还有各个重要上游产业的支撑。其他国家没有一个像日本般具有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集群。这个产业集群中,机器人制造商与上游供应商、使用客户间紧密联系,很多时候它们的关系是一体的各个面向,彼此的密切配合也加速了产业的创新。
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日本企业在降低成本、改善产品和开发新市场等动作也被迫加速。在竞争企业众多的情形下,企业不但要改善现有产品,还要不断推出新产品,这种主动的形势也有助于改善强化机器入产业内部和大环境的条件。
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使得日本机器人企业直到最近才把出口看成是发展目标之一。不过到后来,该国内需市场逐渐饱和,使日本企业出口也越来越频繁。近年来的日元升值,造成日本企业更加努力生产,而日本机器人企业也已留心开发机器人应用的新领域。和日本的表现比较,美国机器人企业还停留在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注意力只集中在发展先进技术上,至于产业本身对大环境的主导能力则还未体现。(www.xing528.com)
日本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影响力相当有限。这也是绝大多数日本成功产业的翻版。对于创新导向的竞争优势,政府应该扮演间接而非直接的角色。以机器人产业为例,日本政府的政策集中在改善国内市场需求状况和刺激生产条件两方面,角色扮演很恰当。
到今天为止,因为大环境充满创新的动力,日本的机器人企业简直看不到任何足以威胁其领先地位的对手。
【注释】
[1]K&B后来陆续并购了阿尔伯特-弗兰肯塔尔公司、莫托公司、普兰塔等,组成高宝企业集团(KBA,Koenig & Bauer-Albert Group);而曼氏则并购罗兰,组成曼-罗兰企业;海德堡与美国的哈里斯(Harris)合并成海德堡-哈里斯公司。——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