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一直是印刷机的出口国,它主要的印刷机制造商如伯尔尼的威发机械厂就是欧洲第三大卷筒纸平版印刷机制造商。威发公司因为距离德国不远,实际上已融入德国印刷机业的集群内。如同德国竞争对手一般,威发印刷机具有高质量和技术创新等产品特征,视德国为主要市场,当它攻下曼氏印刷机公司所在的奥格斯堡市场时,它的骄傲自然不在话下。
在其他的印刷机出口国方面,英、美两国则是处于出口衰退的状态。英国在1975年出口的印刷机还占全球市场的9.2%,但是到1985年,出口就降到全球的5.9%。贝克沛金斯是英国唯一一家重要的印刷机公司,它生产的轮转式平版印刷机主要供应规模不大的英国报业市场。美国曾是世界第二大印刷机出口国,1975年,它所出口的印刷机占全球市场的19.7%,但是到1985年,比例却滑落到3.9%,当年美国进口印刷机还造成3.3亿美元的贸易赤字,也是全球各国中最高的。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还有好几家够规模的单张纸印刷机制造企业。但是到1988年,只剩下制造轮转式印刷机的哈里斯公司27和它的竞争对手戈斯-罗克韦尔。即使如此,这两家印刷机企业都还是集团下的分支企业。与欧洲的机器比起来,美国制的印刷机操作简单,功能相对比较粗糙,死机频率较高,质量也较差。面对外国对手大举入侵,美国企业并未全面溃败,原因之一是美国市场对纸张尺寸和折页机规格的要求与一般的标准较不一样。
与此同时,日本则是印刷机产业中升起的新星。在印刷机产业的国际竞争舞台上,日本是个后来者;直到20世纪平版印刷机可以印刷日本字后,日本才出现印刷机产业。日本的印刷技术起步慢,原因是日文是由数千个汉字组成。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早在古登堡之前就发明印刷术,但是现代印刷术却是欧美国家后来居上的原因。
日本因为印字技术不普及,正式文件都需要印刷,本国市场对平版印刷的需求相当高。从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大量引用平版印刷后,国内需求逐渐与国际需求连接,连带开启日本印刷企业通往国际市场发展的大门。在1985年,日本出口印刷机占全球市场的19.1%,比1975年前的2.9%大幅提高。这段期间,日本在印刷机的进出口贸易方面,也由赤字变成2.96亿美元顺差,仅次于德国,在全球居第二位。
日本印刷机产业的主力是小型单张式平版印刷机。领先企业是小森,竞争者包括三菱、秋山、良明、富士和住友,后者是K&B在日本的合作伙伴。日本印刷机的机电性能较佳,这与日本在电子工业方面的优势有密切关系。(www.xing528.com)
弹性凸版印刷是80年代兴起的最新式印刷技术,它在报纸印刷市场中很受欢迎。又名合成塑胶版印刷的弹性凸版印刷结合了早期的凸版印刷技术、水性苯胺印墨和取代传统铅版的弹性橡胶版等优点,使印墨不会附着于纸张表面,增加了安全性,问世后首先被引用在食品包装物的印刷方面,它的报纸印刷质量虽然不如平版印刷,但是投资和操作成本相对较低。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应用弹性凸版印刷,是使用这类印刷机最主要的国家。281988年,德国也已成为弹性凸版印刷机最重要的供应国,主要供应企业则是K&B。K&B与德国最主要的包装机械企业W&H合作,并由后者供应弹性凸版印刷的基本组件。这也显示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德国包装机械业,在技术创新上对印刷产业体系的贡献。
德国印刷机产业在1988年,尽管面临工资居高不下、马克持续升值的威胁,仍然能保持产业持续成长与国际市场成功的优势。大多数的印刷机企业更有创纪录的利润。印刷机制造商也成为德国利润最高的企业之一。
但是,高利润也预示了德国印刷机产业未来可能的隐忧。从70年代开始,德国印刷机产业的成员因并购而不断减少。K&B在1979年拥有阿尔伯特-弗兰肯塔尔公司49%的股份,并于1988年成为它的最大股东。这两家公司也同意合作发展生产计划。另外,1979年,曼氏与罗兰已合并为曼氏企业。成熟产业内部含有合并的诱因,但德国印刷机产业的并购已发展到本国竞争对手面目模糊、价格竞争也不存在的程度。相较之下,日本印刷机产业的领头企业小森虽然在1987年试图买下包括哈里斯公司的母公司——美国国际集团——结果失败,但是日本印刷机产业的威胁正在明显升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