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善用地利:企业地点选择与投资策略

善用地利:企业地点选择与投资策略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可以通过关税、非关税障碍及政府采购等方式,推动企业进行分散式投资。例如,企业可能为了安抚某国政府,而将装配生产线设在该国,以换取该国同意放开由其他地区进口零部件的限制。地点选择战略企业投资的第一个考虑是选择地点。有关企业选择经营地点的问题绝不仅止于此。

善用地利:企业地点选择与投资策略

企业在规划国际市场活动时,会面临以下两大抉择:(1)选择集中精力到两个国家或分散力量到多个国家;(2)选择在哪些国家从事哪些活动。

集中式战略 有些产业的竞争优势是借着在某国进行生产,再将生产出的元件或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这种做法是因为当地环境有利于规模生产。例如,若一地的适应力强,经济规模适当,或某地环境的协调能力较强,就比较适合集中式战略。以集中式或以出口基地发展全球化战略的产业包括:民航机业、机械业、材料业及食品业等。这类产业的基地通常就是企业的母国。

同样,有些国家适合产业发展集中型全球战略,有些则不然。在韩国和意大利,企业采用集中型战略的情况很普遍,它们大多在母国生产,到海外只从事营销。日本的产业形态则是当前全球化产业的范例;它的企业快速向外发展,根据需求进行海外采购和组装等动作。当国家本身鼓励这种国际化战略时,产业表现必然会受其影响,最后又回馈到国家竞争的成功。

分散式战略 有些产业则采取分散投资方式以建立竞争优势(也可能是为了克服母国的不利因素)。分散投资包括在海外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享有当地运输、通信的便利,或减少库存成本、避开汇率政治和供给的问题,进而分摊风险。

分散式投资也适用于强调产品差异的环境,因为这种做法可以缩短市场的适应学习期,减少对单一工厂的依赖,研究部门也不必负责各式各样的产品。企业采取分散式投资的另一个重要动机是:让产品顺利打入当地市场,表现企业配合当地客户的诚意,并对当地市场的需求迅速作出反应。这种做法也使得企业通过海外子公司的回报,积累对不同国家的产业信息和专业经验。

政府可以通过关税、非关税障碍及政府采购等方式,推动企业进行分散式投资。政府通常希望企业在当地市场进行整个价值链的活动,因为这将大大提升企业对当地的贡献,而不只是满足当地市场而已。21最后,分散式与集中式投资有时也有相辅相成的效果。例如,企业可能为了安抚某国政府,而将装配生产线设在该国,以换取该国同意放开由其他地区进口零部件的限制。

至于企业到底应该选择集中式还是分散式投资,则取决于本身的运作。在卡车业中,沃尔沃、宾士和绅宝-斯堪尼亚(Saab-Scania)等几家公司通常把研发部门放在母国,装配线则分散在好几个国家。这种组合是根据产业特性而变化,也可以进一步应用到各产业环节。

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些观点。在矿业的相关产业中,瑞典企业便呈现出高度分散式的投资战略,这方面的客户也特别重视供应商在当地的技术支持和协助,地方政府拥有或介入矿产开发的情形几乎在各国都会发生。基于政治考虑,一般的政府多倾向于交给本土企业而非外国人经营矿产。瑞典企业如斯凯孚(SKF,制作钢珠轴承)和伊莱克斯(生产家电用品)则因为各国政府的压力、产品需求不同,并为了接近客户,以利于营销、提供服务等考虑,也倾向于高度分散式的外国投资战略,并由海外子公司独立运作。瑞士的贸易、制药、食品和染料等产业,同样倾向于分散式投资经营。家庭消费品、医疗电信及其他服务业,则是因为要寻求海外直接投资,也走全球分散式经营路线

地点选择战略 企业投资的第一个考虑是选择地点。企业的第一个投资活动通常是在自己的国家。不过,在全球化战略考虑下,企业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国家选择最有利的组装、研发和元件制造据点。(www.xing528.com)

地点的优势通常反映在个别活动中。国际化企业在不同地方发展不同活动,以积累优势。因此,一个企业可能在美国硅谷进行基础研发,在印度写软件,并到中国台湾制造元件。

分散式生产的根本理由是成本。企业到中国台湾或新加坡发展装配业,是因为当地人工供应充沛,质量高、工资低。资本也可以视哪边条件好而向哪边借贷。以投资额高昂的半导体产业为例,日本NEC公司曾因为日本银根吃紧,而转向欧洲借贷。事实上,全球竞争正使这种分散式经营方式逐渐风行,许多美国企业把生产线放在远东地区,像美国磁碟机工业即全部到亚洲生产。日本缝纫机、运动器材、电子零部件或其他产业,早年一起到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并彼此竞争,如今又转至泰国生产制造。

近年来,跨国企业到各地进行的本土化活动,不仅是到当地生产以缩减成本,而且延伸到在当地成立研发部门,运用当地高级人力,增进与当地核心顾客的关系。德国塑胶机械企业、瑞典监视仪器公司纷纷在美国成立电子控制研发部门,正是最好的例子。钢珠轴承业盟主——瑞典的斯凯孚——为了接近客户,更以德国作为主要的生产部门和研发基地,以保持它们和许多德国知名机械企业、汽车企业的接触。

有时候企业也会碍于情势而不得不到当地投资。像装配生产线、市场营销部门或售后服务部门的进入,都有助于提高企业对该国客户服务和运营效率的能力。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冷冻空调产业,美国的开利(Carrier)或特灵(Trane)莫不广泛在海外设立据点,以满足当地客户需求,增加服务效率。

企业选择地点时也会受政府要求的影响。例如,时下日本汽车、汽车零件和消费电子产品等众多企业广在美国和欧洲设厂的现象,就反映出欧美国家对进口产品设限的问题。与日本或德国企业的举动比较,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瑞典和瑞士的许多跨国企业,就已基于同样理由,为排除贸易障碍、降低运输成本而采用分散式经营的模式。

分散式经营通常不易整合,力量也无法集中,因为各地的管理者都希望拥有权力和自主性。很多分散式经营的企业,由于无法发挥集中和协调的能力,竞争力正日渐衰退。

有关企业选择经营地点的问题绝不仅止于此。对企业而言,最好的地点应该是能形成企业基地的环境,尤其是能提供发展战略、研发、精密质量的制造能力。不过,如果要把企业选择地点的动机解释清楚,则已超过本书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