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竞争战略可以适用于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不过,要了解国家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那些已经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必须先了解企业如何从国际战略中创造竞争优势,而它的母国对这种竞争优势又有什么强化效果。
产业的国际竞争形态会因产业性质不同而变化。第一种国际竞争是本土化多国竞争形态,因为每个国家都是一个独立的战场。这种类型的产业可以在许多国家中看到,例如韩国、意大利、美国都有银行业,但各国银行间的竞争却必须在各目标国内进行,一家银行在甲国的信誉、名气、客户数量和有形资产,与它在乙国的成功与否并无必然关系。它们的竞争优势是根据各国国情来定义的。这种产业在本质上是一连串本土产业的集合体,因此被称为“本土化多国产业”。这一类的产业竞争包含各种形态的零售、消费食品、大宗物资、保险、理财、初级金属制品以及腐蚀性化学品等产业。
另一种则是所谓的“全球化产业”。在这类产业中,企业在甲国的竞争态势会明显影响到它在其他国家的竞争态势(反之亦然)。全球市场就是它们的竞争战场。竞争优势则是全球网络活动总和后的成果。18要从事这种类型的竞争,企业必须结合在母国所创造的竞争优势和全球化的成绩,包括规模经济、满足国际客户群的需求与服务能力、全球品牌知名度。这类产业像民航飞机、电视机、半导体、复印机、汽车和手表业等,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趋向全球化。
国家竞争优势或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并不存在于本土化多国企业这一端。因为这种类型的企业每个国家都有,它们的竞争观点也是从本土的角度来考虑,国情不同更使外商很难取得竞争优势。这些产业的国际贸易程度若非相当有限,就是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形下,外商的角色会比较消极,或是几乎得全面授权给当地子公司。由于国家主导当地绝大多数的竞争规则,因此对当地企业而言,工作机会、员工和研发部门的地点选择都不成问题。像金属制造业和零售业就绝少提到国际贸易的问题。(www.xing528.com)
全球化产业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整个世界就是各国企业国际化竞争的主战场,结果也将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繁荣。企业要培养在全球化产业领域的竞争能力,需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两方面大量下注。
全球化企业无论在哪一个产业环节中,都必须借国际竞争追求与发展优势。这种产业环境甚至可能特别符合某个国家的内需市场,因此本土企业可能大有发展。不过,全球化产业单把目标定在国内市场是很危险的,即使是母国市场也是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