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设计与更新实践:环境认知

城市设计与更新实践:环境认知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环境认知的差异取决于诸如此类的因素:年龄、性别、种族、生活方式、在某个地区居住时间的长短,以及个人生活和成长所处的物质、社会和文化环境。这些将构成一个地区的特性,即实体和人们活动的安排将决定这一环境的主要特征。事实上,所有的城市环境都包括符号、意义和价值。

城市设计与更新实践:环境认知

英国地理学家威廉·柯克于1951年在批判了传统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决定论思想的同时,根据心理学理论,建立了新的空间认识模式。他认为人们所能看见的现象环境只有通过人对其的感知及评价,才能决定人在环境中的行为。美国地理学家大卫·温格塔尔认为,现象环境通过文化、个人经历及想象的作用而形成行为环境,在行为环境中才可能形成个体行为。

认知关注的则远不只是观看或感知城市环境,它还涉及对刺激更复杂的处理或理解。伊特尔森(1978)区分了有关认知的认识性、情感性、解释性、判断性这四个方面[1]。不同于简单的生物过程,认知还与社会和文化的“习得”有关。尽管每个人的感知可能是相似的,但是人们怎样过滤、反应 、组织和评价这些感知却不相同。对于环境认知的差异取决于诸如此类的因素:年龄、性别、种族、生活方式、在某个地区居住时间的长短,以及个人生活和成长所处的物质、社会和文化环境。这也是为何我们在当前的城市设计实践推进中,越来越多地对于生活在城市更新区域里的人群的情况及其诉求进行详细的了解,来更好地进行城市发展相关决策的原因之一。

图3.1 古代柱式给人们“庄严”的感觉

197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城市设计基本上是三度空间设计,但也必须对非视觉环境(如噪声、气味及危险感与安全感等)进行处理。这些将构成一个地区的特性,即实体和人们活动的安排将决定这一环境的主要特征。美国学者阿摩斯·拉普卜特从文化人类学信息论视角,提出城市设计是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他认为城市形态塑造应该依据心理的、行为的、社会文化的及其他类似的准则,应强调有形的、经验的城市设计,而不是二度的理性规划。

事实上,所有的城市环境都包括符号、意义和价值。对“符号”及其意义的研究以“符号语言学”或“符号学”为人所知。安伯托·艾柯(1968)解释:符号学“研究所有的文化现象,将它们看作符号的系统”。世界充满了“符号”,被解释和理解为社会功能、文化和意识形态。符号往往被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一,图象符号——与对象有着直接的相似性,如肖像表示被画的人;其二,索引符号——与对象有着材质上的联系,如烟预示火;其三,象征符号——与对象的关系更加任意,本质上经社会和文化系统建立,如古典柱式表示“庄严”(图3.1)。非言语符号的意义产生于社会和文化传统,解释起来则往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意义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建成环境的意义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发展而改变,以适应变化中的社会经济组织模式和生活模式。(www.xing528.com)

城市的演变过程是一种渐进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不同的时代给城市环境留下了不同的“痕迹”和“烙印”,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风貌,从而使城市表现出千差万别、生动丰富的个体特征。建筑与环境的象征性角色是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关键部分,传达政治、经济、权力与文化信息等。当今城市的建成环境的象征内容是多层级的,并且常常模棱两可,但所有的人工环境都象征着制造和改变环境的权力(图3.2,图3.3)。

图3.2 巴黎埃菲尔铁塔[2]

图3.3 巴黎卢浮宫及玻璃金字塔[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