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有感:寻求内心的领悟

阅读有感:寻求内心的领悟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难熬归难熬,好的习惯必须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雷打不动的“晚自习”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坚持“晚自习”读书不间断,举办读书分享会年年有,读书的小奖励也从不缺席,每半年都要评选读书先进个人,有一次奖励的kindle让员工爱不释手,即使颁发一个小奖章,也要大张旗鼓,直到后来大家以被奖励为荣。

阅读有感:寻求内心的领悟

很多年了,不管是在求学的路上,还是在工作岗位上,读书学习的习惯从未丢弃。读书学习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我很喜欢办公室一幅字画,内容是:“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时睡觉,独处时思考。”在职场,我的一个爱好就是给大家开书单。

走过很多部门,我都会倡导员工读书,因为我坚信,读书越多的人,精神上越不容易被困住,内心世界越自由。在这里,习惯依然未变,特别是这个年轻的团队,迫切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一次全员大会上,我正式宣布了全员读书的决定,从即日起每个人每年至少读12本书,写一本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并当场宣布了自己的读书目标是每年读40~50本书。我的话还没说完,安静的会场一片哗然,我听到了各种声音和疑问:“读那么多书啊!”“现在读书有必要吗?”“这不是为难大家吗?”从那个晚上开始,我多了一项工作职责,每天航班结束后19:30到20:30陪着员工在会议室里一起“秉烛夜读”,我时常开玩笑说这是“陪太子读书”,“太子们”要知道,读书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地位高低,却可以决定人生选择机会的多少。

人是活在一个圈子里,好的圈子带人奋进,坏的圈子只教人懒惰。如果你身边都是只知道逃班、睡觉、得过且过的人,久而久之你也会变得懒惰,却浑然不觉。如果你身边都是努力又奋进的人,那么你也会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里变得越来越优秀。读书就是读自己、感知自己,就是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如果业务技能可以陪伴我们到退休的那一天,那么,读书则陪伴我们到死亡那一刻。

开始的时候,大家对集中学习很不适应,短短的一个小时,真的如坐针毡,有一种分分秒秒都坐不住的煎熬,有人说上这个“晚自习”比上班还难受。但是,这种集中阅读的良好氛围让大家又回到了久违的学生时代。难熬归难熬,好的习惯必须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雷打不动的“晚自习”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年终的时候,我们组织了全体员工参加的读书分享会,既是畅谈读书心得,也是交流学习经验。有人说:“我总觉得读书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在跨过了内心的一道坎,有种很享受的感觉。”有人说:“原以为大学毕业后走入职场再也不用读书了,现在才知道读书刚刚开始……”现场的分享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读书种类繁多,涉及领域广泛,感悟社会颇深,还有我曾经认为晦涩难懂的哲学书,员工却讲出了另一番风味。

有人说,就算读了那么多的书,懂了那么多的大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其实,读书并不一定带来现实的利益和好处。读书是为了避免被烦琐生活打磨得麻木不仁,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为了改变气质并放大人生的格局。当然,读书有格局,阅读才能超越琐碎和平庸,抵达某种理性与灵性相结合的境界。读书的格局至少包括知识的广度、独特的识见、高度的创造能力。读书虽然辛苦,但这是通往未来的路。如果现在吃不了读书的苦,将来就会遇到比读书苦百倍的事。

坚持“晚自习”读书不间断,举办读书分享会年年有,读书的小奖励也从不缺席,每半年都要评选读书先进个人,有一次奖励的kindle让员工爱不释手,即使颁发一个小奖章,也要大张旗鼓,直到后来大家以被奖励为荣。当然,如果有人没有读够12本书,年底的全员会上要主动“亮相”,按照每本书10元标准,自觉发个歉意的红包到员工微信群,让大家娱乐一把,现场氛围和谐美好!除了读书,这几年,坚持送书也成了机场的传统,逢节日、员工生日会等活动,都会挑选精美的书籍送到员工的手里,让读书的氛围愈加浓厚。“送书吗?”一度成了大家的口头禅。

我经常开玩笑说,如果不读书,你就看不懂中央二台经济频道的节目,你会以为他们是说着中国话的外国人。也有人说,一个人读过很多书,但是后来往往大部分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究竟有没有意义?其实,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们的骨头和血肉。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认真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进他的灵魂,沉淀成智慧和情感,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

读书过程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我应该读什么书?”我的回答就三个字:“不知道!”如同一个陌生人站在我的面前问我:“我应该吃什么才能最好!”只有你吃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很多年后才能知道自己最适合吃什么。读书也是如此,只有读变了所有的书籍,才能知道自己缺什么、读什么、爱什么。但是,有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出版社,选书不选出版社的统称为山炮,大炮的炮。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强项是非“名著”类外国文学,商务印书馆在学术类书籍方面拥有强大实力,中华书局绝对是出版古籍的老大,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文学那是相当给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业界的先锋,长江文艺出版社在国内文学方面表现出色,湖南文艺出版社和江苏文艺出版社上升趋势凶猛,三联书店的书都是明显的小资风格,中信出版社经济管理类书特别是引进图书的翻译质量非常不错,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教材读者普遍反映不错等等,选择出版社让员工,读书不再盲目。必须说明一点,管理者必须研读历史和哲学,以史为鉴让人提升“智力”,而哲学思考则让人增长“慧力”!

读书就能解决问题,此言差矣!读书不是答案,读书只是找到答案的钥匙。吃了牛肉不会自然变成人的肌肉,从牛肉到肌肉必须经过长期锻炼,读书更是如此,只有经历实践磨炼的读书,才变得更有意义。(www.xing528.com)

我们不断倡导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在学习过程中,安排各部门做课题研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机场特种车辆班组负责货物装卸工作,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波音B737机型客机货舱打开的时候,机腹下的甚高频天线暴露无遗。员工在装卸货物时,一不小心就回触碰到甚高频天线,对飞机的安全是致命的。经过多次尝试,人工焊接制作了传送带翻板,传送带车对接飞机货舱门后随手将翻板180度翻转伸入飞机货舱,填补了货舱与传送带车之间的空隙,有效杜绝了货物的掉落,有效避免了装卸货物过程中触碰甚高频天线的风险,这一创新成果获得了奖励。

优秀的人跟普通的人都在学习,但是优秀的人跟普通的人的区别是什么?普通的人把学习当作一种手段,当作谋生的过程,当作自己能够解决衣食住行问题的必然过程。而优秀的人则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在学习当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就像工作和爱好一样,如果能把工作当爱好,结局必定是幸福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具有局限性,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人的认识不断反复,其一,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其二,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受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只有在不断打破限制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发展。其三,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要受到主体本身的限制。读书便是提高认识的过程。

有一种庸俗的说法,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为人指路。事实上,你能够在生活中见到的人,他同样局限在这个时代,存在着同样的偏见。

当下是一个看颜值的时代,天生丽质到哪儿都成为一种优势,然而,美貌只占短暂时光的便宜,气质方能久远打动人,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历久弥新。气质绝不是五官上的玲珑剔透,而源自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才华。曾国藩曾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实际上,只有你平日留一些心,不难发现,那些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人,可以从他们的谈吐,或者周身散发的气质,基本可以判断出谁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世界最可怕的就是,那些颜值远高于我们的人,比我们更加勤奋努力的读书。

马云说过一句话:我最讨厌那些天天抱怨自己的工作,但是还不辞职的人。其实,职场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但是为什么不换工作?这个社会现在想要去要饭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拿不到牌照。

这个时代抛弃一个人,连声招呼都不会打。读书则会让一个人保持学习的习惯,具备将知识变成成长动力和养分的能力。只有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血和肉,才能获得更加丰盈的人生。一位年轻员工谈到读书的感受时说,原来父母一直认为他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总觉得委屈。几年读书让他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看法和思考,在父母眼中他突然长大了,父母眼中的孩子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学会了处理身边的事情,看待问题有了独立的思考方法。机场员工坚持读书好几年,从当初要求读书到不得不读书,再到喜欢读书,这个过程很煎熬,但是收获满满。读书学习不再是任务,而是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读书已然成为一种习惯。

读书就是读懂自己,如果长时间沉浸在舒适区里,即便曾经是一只战斗力极强的青蛙,在温水里煮久了,也会慢慢死去。只有经历了生活的苦,才知道原来读书是最轻松的。生活的苦,是一种消耗,而读书的苦,是一种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