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养成健康早餐习惯?

如何养成健康早餐习惯?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基于以上三个因素的考虑,我们下力气狠抓管理人员吃早饭问题。我始终认为,意识来自于要求,要求则来自于习惯。因此,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坚持吃早饭,那么下属一定具备这样的习惯。同时,可时刻提醒自己改正过失。管理者要将反省自己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检查自己行为中的不足,及时地反思失误的原因,不

如何养成健康早餐习惯?

“今天有没有吃早饭?”

“什么时候吃的早饭?”

“还有谁没有吃早饭?”

曾经在很长时间里,这三个问题经常被问到所有的管理者。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把管理者吃早饭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作为一个阶段性重点任务和日常行为来抓。有人说,这不是神经病吗?不吃早饭会影响工作吗?不吃早饭工作质量会下降吗?其实都不是,但是深究管理者为什么不吃早饭是必需的。无非三种情况:第一,多年来没有吃早饭的习惯。可是,健康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二,时间太早不能按时按点起床。本质是心里无事可做、无所牵挂,心中没有激情,脚下自然没有力量。第三,自认为吃早饭这样琐碎的、细小的、无关大局的事情,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

当下流行一个词叫“细思极恐”,的确如此。基于以上三个因素的考虑,我们下力气狠抓管理人员吃早饭问题。有一段时间,每天早上8点钟开饭,我会准时站在餐厅门口,像士兵一样眼巴巴等着管理人员吃饭,以便知道谁没有吃早饭,谁吃早饭次数多,谁吃早饭时间早。经过一段时间统计,在干部大会上公布所有管理者吃早饭的时间、频率、状态等,有的管理者当场露出特别惊讶的表情,一个月当中竟然有二十天以上没有吃早饭。在别人吃早饭的半个小时里自己到底在干什么?绝大部分人说在睡觉,而且是睡懒觉,这充分证明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些没有吃早饭的管理者并没有把时间用在学习或者工作上,而是在睡懒觉,是心理的惰性。也就是说,吃早饭的管理者时间管理效率高,而没有吃早饭的管理者时间管理效率恰恰更低下。事实上,对于没有吃早饭习惯的人来说,早起一小时无疑会把自己搞得很沮丧,不如就慢慢来。如果尝试着早起半小时,配合早睡,循序渐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做事节奏。

网上流行一个算法,1.01的365次方和0.99的365次方差别究竟有多大?看看让人大跌眼镜的结果:1的365次方等于1,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3,但是,1.01与0.99相差仅0.02。如此,每天差一点一年却差了37.77,一点点的改变最终可以改变很多。如果每天多做一点点,一年后积少成多就可以带来飞跃,如果一年中的每天都少做一点点,一年后会跌入谷底。试问有谁可以“一步登天”,无需长期付出便可取得惊天地、泣鬼神的成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如同大学里,每天的奋斗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四年的累积足以在人群中产生天壤之别。倘若没有厚重、扎实的真功夫,脆弱的知识网络便会如纸糊的窗户,一戳便破。

我始终认为,意识来自于要求,要求则来自于习惯。

狠抓管理者吃早饭问题半年以后,我们再次进行了统计分析,效果截然不同,所有管理者感慨颇多。一个管理者说,原来觉着一点点吃饭时间,30分钟也不过如此,后来才发现积少成多,事实上,自己每天比别人浪费或者比别人多睡懒觉的时间如此巨大,每天30分钟,一年近200小时,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有人感慨自己的变化,因为吃早饭所以早起,渐渐养成了早早进入工作状态的习惯,特别是早上用很短时间梳理每日工作,理清工作思路,突然觉得一天的工作节奏非常愉快,而且所有工作尽在掌控之中。所以,早饭决定的不仅仅是管理者的状态和效率,也是管理者对待生活的激情和信心,甚至带动了一些管理者内心世界的转变。狠抓管理人员吃早饭曾经一度受阻,直到后来成为一段美谈,在管理者的带动下,员工也按时按点吃早饭。懒觉之后未必能进入工作状态,但是,早饭之后必然进入工作状态。

我见过乞丐要饭的,但没有见过乞丐要早饭的,如果他能早起,就不至于要饭。

一个管理者对于下属而言,就像父母之于孩子,如果你下班回家躺在沙发上,跷着二郎腿,看着韩剧,嗑着瓜子,说着闲话,然后横眉冷指孩子说,去努力学习吧!孩子一定会觉得你就是他的全部,他看到你的状态以为看到了生活真实的样子。既然生活如此美好轻松惬意,干吗要去学习呢?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自己所有言行都会对下属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刚步入职场3~5年的员工。很多年以后会发现,下属总在某些方面折射了曾经的管理者。因此,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坚持吃早饭,那么下属一定具备这样的习惯。(www.xing528.com)

每个人都在进行两场比赛,一场是外部的表现,一场是内在和自己心灵的战斗,最终能够达成身心合一的境界,这是每个人都需要追求的。当一个人比他人多一份技能或素养的时候,就有可能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能选择和被选择大相径庭。我从不劝说管理者死心塌地留在组织里,愿不愿走不是关键,能不能走才是王道。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从管理者的行为细节抓起,特别从日常习惯入手,让细节成为习惯。刚开始组织读书的时候,很多管理者很难静下心,说起读书就头皮发麻。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大家读书,利用每天晚上集体读书,分享读书乐趣,特别要求每个管理者每月记录自己的一些体会,工作、生活、学习都可以,只要能够拿起笔写下来就好,500字、800字或者1000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感悟、思考和总结记录下来,而且所有文章必须积累保存下来。积累的过程就是自我沉淀的过程,几年过去了,尽管大家有很多差别,但是管理者提笔写文章已经成为普遍习惯。有人开玩笑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写,我问他会不会骂人,回答是当然会,我告诉他把所有骂人的话记录下来,如果骂得对方佩服,我看可以成为第二个鲁迅,何乐而不为。有人感慨,一年一万字的笔记不敢相信是自己的。没有哪个管理者天生会写文章,只是他们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别人积累了更多的碎片。

对管理者而言,爱好就是他的方向,性情就是他的资本,习惯就是他的命运。

管理者必须不断自省,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因为反省是成功的加速器。管理者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才能利于去除心中杂念,进而可以理性地认识自己,对事物有清晰的判断。同时,可时刻提醒自己改正过失。管理者只有全面地反省,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对自我角色有正确的定位和认知,从而避免落到上下难做人、里外不是人的地步。每日反省是做到自律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之一。管理者要将反省自己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检查自己行为中的不足,及时地反思失误的原因,不断完善自我。

事情到此依然没有结束。在倡导写作积累的基础上,借助每月全员大会,“干部讲管理,员工讲业务”,采取了“一刻钟授课”,让所有管理者轮流上台开口讲课,很多人觉得不是个什么难事,但是,当自己站在讲台上阐述一个问题的时候,突然觉得心跳加速,脸红血涌,语无伦次。一次讲台便让所有管理者感受到了差距。几年的锻炼,管理者开口讲话、上台讲课水平不断提高。汇报一个事情,也许1分钟,也许10分钟,也许30分钟,无论哪种桥段,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瞬间适应或者改变,且逻辑思维不乱。改变习惯不仅限于此,我们还邀请别人现场教男同志怎么打领带,女同志如何化妆等,看似是一个简单生活小节,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具有客观普遍性。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当事物内部矛盾斗争激化,使矛盾双方主次地位发生根本变化,原来处于被支配地位的非主要矛盾方面上升为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方面时,一事物就转化为另一不同质的事物。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同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实际上,这是一个管理者的自律,这种自律必须从小节开始。成年后有两种人,一种是成熟,一种是变老,大多数人俨然已经成为后者。有人说,做人就要及时行乐,享受当下,可当懒散成了习惯,不自律便成了生活的常态。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但是,那些真正让人变好的选择,过程都不会很舒服。唯有内心足够渴望,才有顽强的意志力去支撑、鼓舞着自己去坚持。不必强迫自己去过苦行僧般的生活,但必须找到适合自己,且能让自己变好的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感受自己生长变好的能力,去靠近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是一种“灯塔效应”,正如在无垠的黑暗中,让迷途的帆船返航,依靠的不是消灭大海,而是高高耸立的明亮灯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