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拒绝好心人的帮助?

如何拒绝好心人的帮助?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太容易看清楚的是,“好人”心态必然导致对员工的不负责任。一个只想当“好人”的管理者不可能帮助下属成长,因为他不愿指出和制止一个人的错误,而这恰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合理地批评他人,其实是在帮助人,是真正的好人要做的事情。最不容易看清的是,“好人”心态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心态。作为管理者绝不应该越俎代庖,更没有谁能够替别人承担更多,做好自己就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如果越俎代庖势必想做一个“好人”。

如何拒绝好心人的帮助?

今天,基层部门的两个班子成员因为一件小事,找我来协商管理标准的问题。事情很简单,每天早晨上岗前必须排队点名并安排当日重点工作,但两个管理者在时间卡控上标准不一,一个认为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早上8:00一分钟也不能迟到,但凡超过规定时间一律视为迟到论处。另一个则认为迟到一两分钟无所谓也无妨大碍,它既不影响工作,也不影响效率,更谈不上队伍建设。长此以往,导致同一个员工同样的行为在两个管理者面前有了截然相反的结果。于是,因为两个人的管理要求造成了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也造成了部门班子成员之间的矛盾。随后,员工将这个事情投诉到部门领导,认为其中一个管理者故意刁难自己。

两位管理者认为各自都有充分的理由,只是管理方法不同而已,无伤大雅。一个说员工也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不能过于机械地执行制度,而另一个认为制度就是制度,谁也不能突破,也不能有任何突破。在调解无果的情况下,将这个事情交给了我。一个管理者问我如何坚持标准,也就是说到底多长时间算迟到?我的回答是:1秒,只要迟到1秒就是迟到,迟到1秒和一个小时性质一样,结果也一样。其实,大家都清楚两人之间私人关系更近一些,但是制度就是制度,制度面前永远没有例外。我特别强调了一句:别让你们之间的关系坏了规矩。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条件下,作为一个管理者都不能充当所谓的“好人”,而且无法成为一个“好人”,也无法成为一个所有人都称赞的所谓“好人”,职场势必要面对很多棘手问题,势必要会出现各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处理,而不在于避免不发生这些矛盾。

你若勇敢坚定,职场皆是欢喜。

管理从来就不能纸上谈兵,更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谁都喜欢做好人,然而好人并不好做,原则不坚定就成了“好人”。所谓的“好人”就是放弃原则,既怕得罪他人,又怕伤了和气,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信条,违心说话、违规办事,感情用事、看人办事,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制止的不制止,该表态的不表态,热衷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事佬。我非常反感管理者这样的状态!大量管理实践证明,“好人”就是管理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是管理中敷衍员工的人,每天想着和稀泥。不是教会你什么,而是忙着和你搞好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亵渎。表面的一团和气不仅损害了组织利益,葬送了员工前程,而且最后尝尽了伤害自己的苦果。

成长没有唾手可得,管理无需笑脸相迎。

员工请假,无论事假还是病假都属于正常现象,谁也不是活在真空当中的,但是个别部门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敢担责、不分青红皂白,特别是面对一些所谓“难缠”的员工以各种理由请假的时候,下意识地和稀泥,躲躲闪闪、不知所措。个别部门领导在员工请假的时候,不论岗位勤务能不能排得开,也不管有没有重大保障,反正就是来者不拒、提笔就签,不问事由就准假,然后将这个矛盾交给上级,还要加上一句:“如果公司领导不签字我就没办法了。”所以,好几次员工拿着部门管理者签过字的请假单来找我,刚开始的时候,我很自然地认为部门管理者能够签字,说明工作一定能够安排妥当,但是后来发现根本不是,员工请假后有的岗位远远不达标,追究责任的时候,部门管理者理直气壮称公司签字同意了。就这个问题,我跟基层部门管理者谈过好几次,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后来,我们明确规定分层管理、逐级负责,谁签字谁担责。所以,但凡员工请假,我只要看到部门负责人签字就不假思索签字,不同的是,从员工休假之日起必查部门人员出勤和岗位资质配备,只要勤务安排不达标,就严肃处理签字的管理者。在管理者大会上通报这件事情,讲明为什么要给予处理,因为作为一个管理者,既不主动承担责任,也不合理安排工作,只想讨好员工、拿好工资,这是处理一个管理者的不称职。

我常说,工作中没有柔情,就像打仗一样你死我活,在战场上怎么可能用柔情来解决问题。大家在职场都是谋生吃饭来的,而不是寻找笑脸来的,因为这里很多时候都没有笑脸,如果一定要寻找,可能会失望。

事实上,人们比较容易看清的是“好人”对组织的不负责任,容忍一个经常违反组织制度和不做事的员工会极大地伤害公司,这不仅是因为有人拿了工资不做事,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会破坏整个组织的工作氛围和做事的文化。不太容易看清楚的是,“好人”心态必然导致对员工的不负责任。好的管理者像园丁,这包括施肥、浇水、关心、爱护,但也包括必要的时候狠心“修剪”。一个只想当“好人”的管理者不可能帮助下属成长,因为他不愿指出和制止一个人的错误,而这恰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员工人过中年必然醒悟,但一切为时已晚。从这个角度看,从来不批评员工的管理者不会是好的管理者。合理地批评他人,其实是在帮助人,是真正的好人要做的事情。最不容易看清的是,“好人”心态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心态。虽然维护了和别人表面的和谐,但实质上无法掩盖部门工作效率不高、员工没有进步的事实,不仅让自己过得很辛苦,也得不到组织的重视和员工的认可,最终自己的感受是“好心不得好报”。

管理者不是只告诉别人怎么干,而是要激发团队的抱负,并朝着目标勇往直前。所以,没有花前月下。(www.xing528.com)

机关作为参谋助手,处理文字工作是一项基本职责,但是无论是正式文件还是非正式文件,出现错别字或者错误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情况防不胜防,在无数次修改之后,这个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我们明确界定了职责和要求,管理者的把关主要对文件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基本方向负责,如果在这三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责任在管理者,如果是基本的文字、标点符号或者语法错误,那么谁起草谁负责。所以两者要严格区分开来,各有各的职责,各承担各的义务。这种情况下,在整个文件修改完之后,发现其中仍然有错误标点符号,我依然将文件签发,文件下发后再追究机关部门的责任。这是因为要告诉大家,我是把握方向而不是标点符号,至于标点符号的问题,有人必须要承担责任。作为管理者绝不应该越俎代庖,更没有谁能够替别人承担更多,做好自己就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如果越俎代庖势必想做一个“好人”。没有对别人高标准甚至苛刻的要求,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管理中从来没有和颜悦色,也没有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有对职责的敬畏,对规章的敬畏,对制度的敬畏,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以制度为先而不是以人际关系为先,那些惧怕别人在考评时打叉的管理者,永远得不到他人的信任和依赖。

事实上,员工觉得职场最没劲的事,就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管理者。这一点,管理者应该始终明白。

苛求对所有人都好,追根溯源并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存在于内心的社交软弱,潜意识里就隐藏着讨好型人格,潜意识里不懂得如何拒绝,甚至说是不敢拒绝,害怕一旦拒绝别人,就会招致疏远,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不再拿他当回事。一位哲学家说过:强者的友谊不是靠施舍来的,而是自身价值的爆发。每个人都有内心软弱的时候,但是有的人选择了正视这份软弱,有的人选择了刻意回避,慢慢使得自己的人格和价值在一次次不好意思中被别人狠狠地踩在了脚下,那渴望被尊重的结果也一次次地成为了一种奢望。

如果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便可以忍受生活带来的一切,也就是生活给了什么样的痛苦委屈都没关系,因为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这一点,管理者和员工都必须做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此,矛盾任何时候都存在,回避矛盾不可取,如同管理中不存在“好人”,也无法做一个“好人”一样。

心理学认为层次越低的人,越是害怕得罪人。管理者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真正的安全感是不绑定在别人身上的,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换句话说,安全感不来自于不得罪人,而是来自于懂得如何应对那些被自己得罪的人。越是害怕得罪人,越是说明自己没有办法面对生活的恶意,越是没有办法前进。不敢得罪,不仅是一种自我折磨,更是一种自我放弃。当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断丢失自己的尊严和立场时,就会变得面目全非,直到有一天彻底失去自己的心灵边界,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懂得世故,但不世故。这,大概是管理者的最佳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