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告中的相关定义
(1)网民 指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居民。
(2)手机网民 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3)电脑网民 指过去半年通过电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4)农村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
(5)城镇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城镇地区的网民。
(6)IP地址 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IP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
(7)域名 本报告中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点(.)分割,仅由数字、英文字母和连字符(-)组成的字串,是与IP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网地址标识。常见的域名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cTLD),如以.CN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另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结尾的域名等。
(8)网站 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为网址的web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和类别顶级域名下的web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如:对域名cnnic.cn来说,它的网站只有一个,其对应的网址为cnnic.cn或www.cnnic.cn,除此以外,whois.cnnic.cn,mail.cnnic.cn……以该域名为后缀的网址只被视为该网站的不同频道。
2)中国网民的特征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另外,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4%,城镇网民占比72.6%。
(1)性别结构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2∶48,网民性别结构趋向均衡。
(2)年龄结构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3.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0.2%、23.2%。
(3)学历结构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依然以中等学历群体为主,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3%、26.2%。
(4)职业结构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仍然最高,为25.0%;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2.7%;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占比合计达到14.7%。
(5)收入结构 截至2016年12月,网民中月收入在2 001~3 000元及3 001~5 000元的群体占比较高,分别为17.7%和23.2%。
3)中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状况
2016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保持快速发展,除电子邮件外,其他用用户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网上外卖和互联网医疗是增长最快的两个应用,年增长率分别为87.3%和28%。网络购物也保持较快增长,半年增长率为8.3%。手机端大部分应用均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手机网上外卖、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增长率为86.2%和84.8%。
中国网民各类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如表2-1所示。
表2-1 2015—2016年中国网民各类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www.xing528.com)
续表
(1)基础应用用户规模稳定增长,多元化服务满足用户精准需求。
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作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保持稳健增长,使用率均在80%以上。即时通信企业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拓展更加多元化、差异化的服务类型,制定针对性产品满足用户线上线下各种生活服务需要;搜索引擎企业着重发展人工智能,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同时国家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对搜索信息的内容进行严格规范;网络新闻应用着力发展基于用户兴趣的“算法分发”,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个性化新闻的需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加速,全媒体趋势初步显现。
(2)商务交易类应用持续快速增长,政策监管持续完善。
2016年,商务交易类应用保持平稳增长,网上购物、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增长6.5%和15.3%。政府在推动消费升级的同时加大对跨境电商等相关行业规范,网上购物平台从购物消费模式向服务消费模式拓展;网上外卖行业处于市场培育前期,由餐饮服务切入构建起来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以围绕“短距离”服务拓展至多种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外送业务,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旅游消费高速增长带动下,在线旅行预订行业迅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类应用在2016年保持增长态势,网上支付、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为14%和9.6%。电子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网上支付厂商不断拓展和丰富线下消费支付场景以及实施各类打通社交关系链的营销策略,带动非网络支付用户的转化;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理财产品的日益增多、产品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带动大众线上理财的习惯逐步养成。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成为互联网理财发展新方向。
(4)网络娱乐类应用用户规模稳步增长,正版化进程加快。
2016年,网络娱乐类应用进一步向移动端转移,手机端网络音乐、视频、游戏、文学用户规模增长率均在12%以上。网络娱乐类应用的版权正版化进程加快,各应用厂商对涉嫌侵权的应用积极展开维权行动。网络视频内容朝着精品化、差异化方向发展,以优质内容培养用户付费习惯;网络音乐平台逐步扩大海外市场,以网络音乐为核心的包括明星演出、粉丝运营等在内的新兴产业链逐渐形成;作为新兴互联网娱乐类应用,网络直播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介入,竞争将更加激烈。
(5)在线教育、在线政务服务发展迅速,互联网带动公共服务行业发展。
2016年,各类互联网公共服务类应用均实现用户规模增长,在线教育、网上预约出租车、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均突破1亿,多元化、移动化特征明显。在线教育领域不断细化,用户边界不断扩大,服务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同时移动教育提供的个性化学习场景以及移动设备触感、语音输出等功能性优势,促使其成为在线教育主流;网络约租车领域,基于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完善的技术应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线政务领域,政府网站与政务微博、微信、客户端的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载体作用,优化政务服务的用户体验。
4)中国网民各类手机互联网应用状况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手机网民占比达95.1%。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移动互联网与线下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016年,我国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高达67.5%,手机支付向线下支付领域快速渗透,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线下手机支付习惯已经形成。
中国网民各类手机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如表2-2所示。
表2-2 2015—2016年中国网民各类手机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移动网络速率大幅提高,带动手机3G/4G网络使用率不断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推动了公共区域无线网络的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则带动了家庭无线网络的使用。
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完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逐渐被激发。从基础的娱乐沟通、信息查询,到商务交易、网络金融,再到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移动网民的日常生活。未来,移动互联网应用将更加贴近生活,从而带动三四线城市、农村地区人口的使用,进一步提升我国互联网普及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