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优势
1.区位优势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与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是东北亚区域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是中日韩黄海经济圈“大金三角”的重要节点,又是青、烟、威环黄渤海经济圈“小金三角”的重要节点,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资源优势
海洋资源:全市海岸线长985.9千米,占全省的1/3、全国的1/18,拥有1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近海资源丰富,是我国最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全市兼有基岩、沙砾和淤泥质等多种类型海岸,具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沿岸分布1平方千米以上海湾22个,水深15米以内浅海、滩涂面积300多万亩,优质沙滩40多处,拥有海岛168个,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空间优势。风能、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和温差能等海洋能蕴藏量较大,开发利用条件较好。
矿产资源:已发现各类矿产45种,其中金属矿产13种,非金属矿产30种,能源矿产1种,矿产潜在总价值7 000亿元以上,已探明储量的17种总值2 000亿元。黄金、铁、石英砂、花岗岩等在全省、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辖属的乳山市是全国第5产金大县,年产量10万两。
地热资源:威海靠近太平洋西岸热流值地带,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有8处,其中环翠区的宝泉汤、温泉汤,文登的七里汤、呼雷汤,乳山的归仁汤等久负盛名。经化验,多数温泉矿化度高,微量元素富集,具有良好的保健医疗价值。因此,威海早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矿泉疗养胜地。
威海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2℃左右,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无霜期225天,空气湿润而不潮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威海有森林面积25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2.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市区的绿化覆盖率近40%,人均公共绿地已经达到17.2平米。数百千米的环海松林可以防风固沙,更是天然“空调”。大面积的绿地、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使威海市空气污染指数保持在50以下,地表水合格率、饮用水达标率为100%,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是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被联合国评为“改善人居环境全球最佳范例城市”,荣获了联合国“人居奖”。
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城以海命名,海以城增色,东西方建筑文化各展风采,古典流派和现代造型的新式建筑相互辉映,城与自然融为一体,“海在城中,城在山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被评为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www.xing528.com)
4.开放优势
威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现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出口加工区和八个省级开发区。目前已与世界19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与英国彻特纳姆市、意大利比拉市、韩国丽水市、俄罗斯索契市、新西兰蒂玛鲁市、突尼斯苏斯市等八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
5.基础设施完善
全市按照“公路升级、铁路提速、港口扩建、机场开放”的思路,构建了立体化的区域交通网络。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 621千米;实现了与全国各地铁路货物直达运输;共有商用港口17个,渔港码头133处;市区一小时车程范围内有威海、烟台两个国际机场。信息网络设施完备,电力、水源供应较为充足。
5.1.2 劣势
中心市区经济总量偏小,辐射力不强。中心市区经济发展虽然较为迅速,但总量始终不及荣成市,与文登市相差无几,仅仅明显高于乳山市。总体来看,在威海市域范围内龙头欠发达,群雄并起,处于低水平的竞争、均衡阶段。
淡水资源短缺。威海地处鲁东丘陵,内无大江大河,外无客水入境,是环黄海严重缺水地区之一,全市人均水资源539立方米,不及全国平均的1/3。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的年递增速度分别为13%和8%,对城市供水构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也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青岛、烟台等周围区域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激烈的竞争环境。作为海滨旅游城市,威海的知名度在青岛之下,而作为制造业基地,威海处于烟台阴影之中。威海成立地级市较晚,与周围城市职能同构现象明显,在城市竞争中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发展的基础都离不开土地。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的土地公有制结构,城市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国家拥有高度集中分配土地资源的权力,国家规定和管制城乡土地的用途,建设用地绝大部分只能用国有土地,集体不可购买国有土地。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农民集体所拥有的农村土地产权是不完全的。集体经济组织只有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而没有完全的处分权,农村土地只能通过国家的征收才能改变所有权主体和所有权性质,集体土地处置权受限。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抵押、出租给任何合法的经济主体(包括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以及外资企业),而集体土地使用权只能首先在集体成员内部初始配置,但宅基地使用权不能抵押和转让给集体成员之外,农地的承包权亦不能抵押,其流转也受到一定限制。城乡发展的现状也表明,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收益、集约节约水平等各项指标在城乡间存在巨大的差异,相距公有制主体下的二者同地、同权、同价甚远,严重地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