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对特定时间系列上、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对人类需要的永续利用能力的综合判定。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供给日趋短缺,尤其是当今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造成农业用地日趋减少。面临这样一个矛盾的状况,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4.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威海实际情况选取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的指标,共计20个具体指标,利用2001~2011年各年度的不同指标,对威海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
1.选取原则
(1)主导因素原则
剔除影响较小的因素,主要考虑对土地利用影响大的因素,即主导因素,这样不仅可减少工作量,也可保证工作精度。
(2)实用性原则
土地利用的每一方面都可以用多个指标衡量,但这些指标往往互相重复,且有些指标在评价区域基本无变化,因此应选择那些在评价区域有明显变化且能代表土地质量变化的指标。
(3)可量度原则
有些指标可能对土地质量影响比较大,但无法获取准确的数据,在评价中很难发挥其作用,且容易受到主观影响,因此在评价中尽量避免选取这些指标。
2.指标选取
(1)自然条件指标
自然条件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因此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应首先考虑自然条件指标。根据当地条件,结合资料的拥有程度,本次评价中选取了降雨量(n1)、平均气温(n2)、日照时数(n3)作为评价指标,各年度数据表详见表4-16。
表4-16 威海市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自然条件指标
资料来源:2002~2012年威海市统计年鉴。
(2)环境条件指标
环境通过各种介质作用于自然土地,对土地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同一自然土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质量不同,可持续性也有较大的差异;在同样环境条件下,不同土地具有不同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因此,环境条件指标在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环境条件中,选取了工业废水治理达标率(n4)、工业粉尘回收率(n5)、固体废弃物利用率(n6)、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n7)四项指标,具体数据见表4-17。
(3)社会经济条件指标
如果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不能为社会所接受,那么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必定是失败的。若某一土地利用对于土地使用者是有意义的,但对于社会来说是有害的,这种土地利用就不能持续下去。同时土地的利用必须是经济上可行的,以有限的资源消耗来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表4-17 威海市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环境条件指标 (单位:%)
资料来源:2002~2012年威海市统计年鉴。(www.xing528.com)
人类活动对土地质量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目前存在的各种土地退化现象无不与人类活动有关,因此在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中,社会经济条件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次评价中选择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s8)、农民纯收入(s9)、农业总产值(s10)、非农人口比例(s11)、农机总动力(s12)、化肥施用折纯量(s13)、有效灌溉面积(s14)、人口密度(s15)、城市人均住宅居住面积(s16)、农村人均居住面积(s17)、人均耕地(s18)、人均粮食(s19)、人均肉产品(s20),共计13项指标,具体数据见表4-18。
表4-18 威海市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社会经济条件指标
资料来源:2002~2012年威海市统计年鉴。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各项指标对土地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贡献不同,因此需要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权重的确定方法,以往研究多采取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这都依赖于经验,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本文采用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确定权重。
相关系数的计算:把选取的20项指标历年的数据在SPSS中运行,计算指标相关系数矩阵。
指标权重计算:根据相关系数矩阵计算各项指标与其他指标相关系数的平均值,进而计算各项指标权重。
依据公式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各项指标相关系数及权重见表4-19。
表4-19 指标平均相关系数及权重
4.3.3 隶属度及土地综合值计算
根据隶属度计算公式,对所有指标进行标准化,分别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在计算中,假设各项指标对土地利用可持续的影响呈S型,因此隶属度函数也采用S型,并把曲线转化为折线函数以便计算。
计算中,每一项指标最小值为X2,最大值为X1,确定曲线中转折点取值,详见表4-20。
表4-20 S型隶属度曲线转折点取值
(续表)
根据各项指标的隶属度和权重,计算每年度土地的综合指标值:
IQI=∑Wi×Ni
Wi和Ni分别代表i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历年各项指标隶属度、土地综合指标值见表4-21。
表4-21 指标隶属度和IQI
根据表4-21可以看出,土地综合指标值总体上是逐年上升的,说明威海市土地利用可持续的总体趋势处于上升阶段。虽然个别指标在这期间有所下降,比如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等,但是由于人们对土地的投资不断增加,土地的总体质量还是向好的方面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