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是在自然、社会条件综合作用下一系列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加强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与机制,并通过调整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更趋于合理,从而达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1 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与速度
各土地类型总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及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可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来表示。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率,其表达式为
式中:K为T时段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a和Ub分别是研究初期和研究末期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长度,当T设为年时,K就是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
根据以上公式分别计算出2001~2012年间威海市土地利用主要地类的变化幅度与年变化率,见表4-14。
表4-14 威海市2001~2012年土地面积变化 (单位:公顷)
(续表)
资料来源:2001年、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
1.农用地逐年减少
2001~2012年,全市农用地数量减少12 307.49公顷,年均减少248.80公顷,年变化率为0.24%,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变化见图4-4。
图4-4 威海市农用地变化趋势
2001~2012年耕地面积增加了3 381.00公顷,耕地年变化率0.16%,变化情况见图4-5。耕地增加的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开发整理等。2009年数据变化较大的原因是采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与之前统计口径有所差别。
园地减少25 342.22公顷,年减少量为23 03.84公顷,年变化率为3.73%,变化情况见图4-6。园地面积从2001年到2012年间逐年下降,其原因是对原有的低产果园的改造和退林还耕,造成了园地面积逐渐减少。2009年数据变化较大的原因是采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与之前统计口径有所差别。
林地面积净减少3 194.69公顷,年减少量290.43公顷,年变化率为0.26%,变化情况见图4-7。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占用。
2.建设用地增长迅速
图4-5 威海市耕地变化趋势
图4-6 威海市园地变化趋势
图4-7 威海市林地变化趋势
2001~2012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3 477.42公顷,年均增加1 225.22公顷,年变化率为1.74%。主要原因是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城镇发展速度较快,致使建设用地需求较大。变化见图4-8。
图4-8 威海市建设用地变化趋势
建设用地中不同地类变化情况如下: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2001~2012年增加了20 188.18公顷,年增加量1 835.29公顷,年变化率为3.48%。这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变化情况见图4-9。
图4-9 威海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趋势
其中,城市用地期内净增6 624.69公顷,年变化率为6.03%;建制镇用地期内净增3 363.75公顷,年变化率为5.30%。变化其趋势见图4-10。随着人口、经济的增长,城市、建制镇面积的增大是必然的。
交通水利用地减少3 962.20公顷,年变化率为2.63%,变化趋势见图4-11。
2001~2008年,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交通水利用地面积呈平缓增加的趋势;2009年数据变化较大的原因是采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与之前统计口径有所差别;2009~2012年,继续呈缓慢增加趋势。
图4-10 威海市城市、建制镇用地变化趋势(www.xing528.com)
图4-11 威海市交通水利用地变化趋势
其他建设用地减少2 748.55公顷,年变化率为6.19%,变化趋势变化情况见图4-12。
3.其他土地逐步减少
2001~2012年其他土地面积增加8 730.36公顷,年均增加793.67公顷,年变化率为1.95%。变化情况见图4-13。
2001~2008年,其他土地面积减少速度基本稳定,减少的原因包括为确保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加大了土地开发力度,建果园、造林和各种建设占用等;2009年数据变化较大的原因是采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与之前统计口径有所差别;2009~2012年,继续呈平缓减少趋势。
图4-12 威海市其他建设用地变化趋势
图4-13 威海市其他土地变化趋势
4.2.2 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可用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进行定量分析,即用一定时间各市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全市土地利用动态度相比较的方法得出。某一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可表示为
式中:Rji为第ji市区相对于全市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Kji,a、Kji,b分别代表第ji市区在1998年和2005年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Ca、Cb分别为全市在1998年和2005年某种土地利用类型总面积。
若Rji大于1,表示第ji市区相对变化大于全市的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反之则小。
各市区主要地类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见表4-15。
表4-15 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
由表4-15可以分析出各主要地类的相对变化情况:
1.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
各市区耕地相对变化率都是大于1的,表明各市区耕地相对变化比全市的都要大。相对变化最大的是环翠区,相对变化率为6.92;文登市紧随其后,为2.28;最低的是荣成市,为1.29。说明耕地变化主要存在于环翠区和文登市。
2.园地变化的区域差异
园地变化最明显的是荣成市,为1.50;乳山市园地变化比全市略高一点,为1.06;而文登市和环翠区的变化相对于全市都不明显,而其中环翠区最小为0.44。
3.林地变化的区域差异
林地只有文登市相对于全市变化较大,为2.15。其余都小于全市的变化,而其中最小的是荣成市仅为0.08,乳山市和环翠区分别为0.93和0.42。
4.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
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只有文登市比全市大,为1.53,其余均低于全市。最低的是荣成市,城乡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仅为0.53。环翠区和乳山市的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率略低于1,分别为0.95、0.91。
5.交通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
交通用地的相对变化最明显的是文登市,相对变化率为2.11。乳山市和全市的相对变化比较接近,为1.07;其余两市区都比较低,最低的荣成市仅为0.09,环翠区为0.27。各市区交通用地面积在不断增加,只是文登市增加最快。
6.其他土地变化的区域差异
各市区其他土地相对变化率除乳山市之外都是大于1的,表明乳山其他土地变化相对不明显,其余市区相对变化比全市的都要大。相对变化最大的是文登市,相对变化率为1.86,荣成市紧随其后为1.55,环翠区略高于全市为1.13。相对变化最小的为乳山市,仅为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