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对创业素质的定义及其维度的界定通常都是在具体的创业活动中进行的。我国对创业素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创新创业浪潮的兴起,创业素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在现有研究成果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创业素质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个体心理特质或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8]而彭志武在此基础上认为创业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四个要素,且各个要素会随着创业活动的深入而不断提升。
创业素质(The entrepreneurial qualities)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伴随着创业教育的开展而产生。[2]由于创业素质构成元素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学术界对创业素质的要素结构有着较大包容度,往往视研究目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而定。西方对创业素质的定义及其维度的界定通常都是在具体的创业活动中进行的。概括来说,创业素质包括熊彼特(1934)所提炼的创业者创新行为中的个体首创精神、[3]彼得·德鲁克(1985)提出的创业者在创业机会出现时表现出来的认知力和行动力,[4]以及美国管理协会20世纪70年代归纳出来的19项创业基本素质,[5]这19项创业素质是其花费五年时间从1812名最成功的创业者身上追踪归纳的。
我国对创业素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创新创业浪潮的兴起,创业素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在现有研究成果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创业素质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个体心理特质或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6][7]胡晓龙、徐步文(2015)也提出创业素质是个体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创业培训等方式获得的稳定的、长期的,能够使之完成创业过程并取得成功的品质和能力。[8]而彭志武(2017)在此基础上认为创业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四个要素,且各个要素会随着创业活动的深入而不断提升。[9](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