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新布局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是以点带面,以区域发展带动整体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重点。其中“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肩负着国家的重大政治使命,是千年大计;长江经济带发展涵盖了中国诸多重要的省、市和自治区,范围非常广,地位也十分重要。
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上述三大重点不具可比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无足轻重。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粤港澳大湾区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区域发展格局具有较强的延续性,目前依然是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为核心的“北—中—南”格局,与长三角、京津冀一样,都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拉动经济增长、融入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战略布局的提出,进一步突出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综合性、国际性和开放性特点,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出了区域发展战略的范围,上升到致力于国际国内协同发展的更高层次。在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性进一步凸显: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是重要的支撑;对于泛珠三角区域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重要的龙头。对外支撑和对内带动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功能,也强化了它在国家区域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的设立,旨在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的发展模式,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长三角城市群的规划目标是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接轨世界,深化开放,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造国际化水平高、多元文化融合、跨国企业众多、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城市群。至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是强调与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腹地”关系,以及核心引擎功能。此外,还强调泛珠三角区域的统一市场建设、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区域创新协同、对外开放、生态文明建设等。总之,在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粤港澳大湾区是深化港澳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是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
国家整体转型发展新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新时期国家整体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是国家“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基础。国家“十三五”规划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强调“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已经走在全国甚至全球前列。深圳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政策创新、能力创新、产业创新、开放创新、全面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为全国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设立科技基金,加大财政扶持,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营造开放创新、合作创新的良好创新环境,吸引国际科技公司入驻深圳;实施“孔雀计划”、人才安居工程、住房租房补贴政策、留学生创业支持计划等,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向深圳会集。市场能否在要素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形成。在中国内地,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最高,民营经济发达,社会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活跃,基本实现了要素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至于香港和澳门,长期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市场力量更加强大。(www.xing528.com)
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与制造业关系密切。对国家而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的整体转型发展,本质上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与欧洲制造强国德国的工业4.0、其他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遥相呼应,是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未来部署。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中国制造业面临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国际化程度不高等紧迫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是全国制造业的重心所在,也是制造业实施创新驱动、走向智能高端制造的先发区域。从整体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在研发投入占比、PCT国际专利数量、科技资金支持、人才扶持、重大科技项目、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创新要素将极大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制造业向先进制造、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迈进,也能吸引国际先进制造企业和技术进驻。
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发挥市场配置要素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中国制造2025》,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培育国家整体转型新动力的范本。
国家提升对外开放新门户
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国际场合不断重申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态度,并表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坚定不移地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中国未来将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并力争主导经济全球化。粤港澳大湾区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国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能力的新门户。
粤港澳大湾区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提升自身的开放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国家领导人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粤港澳大湾区自身开放水平较高,参与国际经贸的经验比较丰富,具有国际商业网络繁密、资本市场发达、贸易市场自由、制造业高端、文化多元等优势,可以在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资金、人才、专业服务支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成为中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中坚力量。
从更高层面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这不只是对标世界发达国家的竞争规则,也是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国家自信的重要体现,更是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模式和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