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应被视为“智力资本富集区”。“智力资本”是一种新的范式,也是一种新的逻辑和方法论,关乎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价值驱动要素是什么,发生作用、创造价值的机理是什么,连接、匹配、融合的规则和方式是什么。
正是智力资本将公司与公司、区域与区域做了本质上的区分。智力资本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区域所处节点的水平与质量,决定企业、区域在价值网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构成。
人力资本。员工、客户、合作者都有可能是企业智力资本的持有者。人力资源只有被激活,才有可能转化为企业的智力资本。对管理而言,纯粹的雇佣关系而非合作关系会限制人力的资本化。为什么客户也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智力资本?这是一个大规模业余化和大规模合伙制并存的时代,数字经济越来越体现为客户驱动创新、客户参与创新、客户主导传播分享与推荐购买,消费者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化,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合伙人,小米、海尔、红领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结构资本。它包括企业的战略与定位、路径、价值观与文化、知识产权、制度、规则、流程、商业模式、价值网塑造、组织结构与治理结构、打造的平台(电子商务、厂商互动)等。腾讯拥有强大的结构资本,除了微信的社交与场景连接、后台服务,其开放平台、众创空间在集聚要素、连接赋能上已经大大创新了社会价值。
关系资本。全球化驱使合作,企业的发展要求合作,这使得关系成为资本。于是,企业如何梳理与管理关系、挖掘关系价值、建构价值网变得日益重要。熟稔关系管理的策略,掌握客户关系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合作关系管理、社会关系管理等的方法,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在“互联网+”时代,连接、交互与关系、信任的沉淀跟工业时代几乎完全不同,所以企业、区域转型不好,就是因为没有掌握新的结构、模式、逻辑。无论是企业还是城市,都必须洞察“互联网+”时代背后的逻辑。
在“互联网+”、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智力资本的框架与线索如下图所示:(www.xing528.com)
需要说明的是,过去智力资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让人看不懂为什么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财务资本那么少,市值却那么高?比如,腾讯、阿里巴巴都跻身全球十大市值公司行列,为什么固定资产却有限?京东一直在亏损,为什么市值却和百度差不多?滴滴出行、蚂蚁金服、小米为什么有那么高的估值,屡屡被投资者追捧?其实,智力资本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值得强调的是,智力资本分析也可以针对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行业展开。比如,我们可以分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为什么许多年轻人都向往深圳、雄安,为什么东北的“空心化”现象越发明显,为什么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怎么看、怎么办……中国的国家智力资本已经形成势能,创新动能十足,制度、生态良好,所以不必过于担心短期内的经济增速问题。
通过考察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我们不难发现湾区内有深度的交互、有序的协同、公认的规则和深厚的信任。根据多年积累的基础资料,我们不难判断,粤港澳大湾区基础雄厚,智力资本富集。
但是,因为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并未实现跨界融合,也未形成整体生态。所以,粤港澳大湾区还不是一个智力资本的跨界融合区。没有实现跨界融合,就无法成为世界级大湾区,还会无端增加大量的信任成本、交易成本、协作成本和制度成本,并导致连接红利、关系资本红利、融合创新红利、生态红利,乃至智力资本红利的式微。
这是一个核心问题。根据香港《明报》的社评,粤港和深港合作发展是广东多年来的期望,10多年前,深圳市委书记曾经公开提出,深圳愿接受香港“辐射”,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当时他只是希望深圳能作为香港的产业基地和“后花园”,因为当时葵涌仍然是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珠三角和深圳的产业基地可作为香港港口的腹地;而在CEPA的优惠政策下,世界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机构在进入内地时可首先进入深圳,这让深圳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在城市规划上,深圳可与香港衔接,为香港服务,为10多万在深圳置业的香港人提供方便,比如两地的几个关口都能24小时通关等。但香港方面对此却反应冷淡。
时至今日,深圳已经成为继美国硅谷之后全球第二个创新科技之都,一年的研发支出近千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达4.1%,远远超过香港。从经济总量上来看,深圳在2017年便实现了对香港的超越。
周其仁在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讲到,大湾区就像煲汤一样,要有创新的“密度”和“浓度”,而且关键在于交互。如果固守边界、没有融合、自说自话,各自再强大又能持续多久?“互联网+”与分享经济进一步打破了地理边界,只有融合协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全球智力资本等价值驱动要素的吸引力、包容性,才是正道。中国的其他城市群,包括雄安新区,也不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