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粤港澳科技湾区的可行性研究

粤港澳科技湾区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了“全球联合创新”的五大优势:人才素质、市场规模、快速制造、资本充足、政策稳定。所以,粤港澳地区在形成产业集聚的同时,在其他地区也必须形成产业集聚。中关村有很多软件企业,但没有硬件支撑也走不远,所以在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硬件制造的优势非常重要。这种方式也适合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科技湾区的可行性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了“全球联合创新”的五大优势:人才素质、市场规模、快速制造、资本充足、政策稳定。

具备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

改革开放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广东地区的成功案例。下一步,我们可能要推进第二次改革开放,从社会制度、金融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的层面进行深度创新,并在粤港澳地区先行先试。

具备高校集群的产业园区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项目软孵化、多重职业、协同办公、众包、远程服务等新概念层出不穷。这意味着“知识的溢出”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一个地区的高校数量也不再那么重要。

地区集聚,分工协作

硅谷之所以会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在美国的其他地方也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中心。比如,纽约是金融中心,波士顿是生物产业中心,得克萨斯州以能源和石化工业著称,洛杉矶地区有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文化娱乐产业中心。先分工,再集聚,这是这些地区成功的秘诀。所以,粤港澳地区在形成产业集聚的同时,在其他地区也必须形成产业集聚。毕竟,有分工才有重点,有分工才有协作。

因此,地方政府不应该用单一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比如,上海建自贸区,其他地区跟风也建了多个自贸区,看似大家都有自贸区,但其实相当于都没有自贸区。地方政府之间可以推行“公共政策市场化”,这样一来,地方的发展规划就能在市场路径的引导下找准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竞争力。

移民众多

深圳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移民”区,获得的很多成果都是“移民”的功劳。港澳地区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也是众多移民或侨民的聚居地,这是一种优势。(www.xing528.com)

制造业优先,先“硬”后“软”

先发展制造业,再发展高端服务业,并借鉴硅谷的经验,先发展硬件,后开发软件。比如,英特尔公司靠硬件占领市场,之后比尔·盖茨创立了微软。中关村有很多软件企业,但没有硬件支撑也走不远,所以在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硬件制造的优势非常重要。

服务业创新

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对大湾区也很重要。在网络时代和智能时代,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工业4.0”,都离不开服务创新。

去中心化的城市布局

旧金山湾区更像一个去中心化的城市群,那里没有龙头和中心,只有一条“轴线”,即著名的101公路,所有的高端行业、产业、企业都沿着这条公路布局。这种方式也适合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成本、商业成本、制度成本低

相较而言,粤港澳地区的制度成本更低,更有利于发挥创新政策的影响力和创造更多的对话“机会”。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很难形成一种长效的对话“机制”,但变化总是存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