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微课在全国遍地开花。很多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微课在企业内部的落地。有的企业为打造微课平台投入几千万资金、上百名专职人员;有的企业把微课和管理干部晋升挂钩,利用最强有力的管理杠杆推动微课落地;有的企业把一年最重要的一次培训项目放在了微课领域,把微课项目做成了“全员运动”。
那么,刮起这股微课之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其他的培训技术,如行动学习、教练技术、引导技术,没有像微课一样掀起一股“全民浪潮”呢?现在的企业越来越务实,他们究竟找到了什么理由,愿意花这么大成本来做微课呢?有了微课,他们就不再使用传统面授了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读懂微课的发展逻辑,也就是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解读微课。
理解微课,是应用微课的前提,也是进行微课规划、选题、设计的重要前提。
关于微课的起源,有不同的解读。一般而言,有五种观点,如图1-1所示。
图1-1 微课起源的五种观点
观点1:60秒课程
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授LeRoy提出实施“60秒有机化学课程”,目的是让非科学专业人士在非正式场合中也能了解化学知识,课程由大变“微”。
观点2:1分钟演讲
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教授Kee提议,让学生对特定主题进行一分钟演讲,帮助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应被熟悉掌握的核心概念。
2006年,孟加拉裔美国人Khan创立了可汗学院,通过视频课程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短小视频教学内容。
观点4:概念首提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教学设计师David正式提出“微课”的概念,并应用于学校的在线教学领域。
观点5:教育部发文
2013年,教育部教学管理信息中心发文称,微课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老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上述观点构成了学术界对“微课”研究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是,企业应用微课并非因为学术研究,而是从应用的角度来理解微课的发展,这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人类的学习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传递知识的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
早期,人类是依靠面对面的交流进行学习与培训的,俗称“面授”。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学习形式。
虽然面授的方式有了变化,比如出现过“师徒制”“私塾”“训练营”“工作坊”“在岗培训”等不同形式,但本质上仍是面对面的知识传递。
始于中国古代的印刷术让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此,学习以“面授”和“书本”两种形式的结合为主,在之后的上千年时间里,学习形式并未发生太大改变。
那么,什么时候又发生了改变呢?(www.xing528.com)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育兴起,比较典型的是1979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全国28家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同时成立,俗称“电大”。此后学习形式发生了变化,开始有了卫星电视视频学习。
2000年前后,计算机和互联网迅速普及,美国教育部发布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把“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提供过程”称为“Elearning”。
学习形式再次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借助计算机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随后,大量企业开始应用E-learning这种学习形式。
当时,大多数世界500强企业都在应用E-learning,一直到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仍习惯于这种学习方式。
2013—2014年,开始陆续有企业将微课这种学习形式应用到企业培训中。2015年,微课应用遍地开花。
直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使用微课这种学习形式。
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发现微课的应用实际上是学习形式的改变,也就是在培训中传递知识的形式有了创新。
教育领域的变化,其背后的根本逻辑是科技的变化,即科技创新发明了新的工具,工具最初解决生活问题,一旦普及,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继而就会影响学习与培训。从图1-2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学习形式的变化。
图1-2 学习形式的变化
微课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学习形式产生呢?对教育学习又会有怎样的改变呢?
其实,未来已来。尤其是2017年美国苹果公司发布最新款苹果手机时,已经把一种新的、极有可能再次改变学习的技术进行了推广。5G时代的高速移动互联网以及VR、AR、MR技术在应用层面普及,“虚拟课堂”可能真的要来了。虚拟课堂是以直播为主要呈现方式的,师生在空间上分离、在时间上同步,借助高速网络实现即时性交互的远程教学模式。虚拟课堂并非新产物,但在5G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得以普及,同时培训教学已经进入多种方式组合互补的阶段的前提下,虚拟课堂才真正有了应用土壤。
表1-1对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了简要对比,希望能够有助于我们从系统视角理解微课。
表1-1 学习形式多维度对比表
用系统视角看待微课发展,能更好地理解微课这种学习形式。下面用6句话做结论性归纳。
(1)“微课”不会替代传统面授,但是不同学习形式的融合能让传统面授变得更加高效,事实上,企业培训需要打“组合拳”。
(2)“微课”与E-learning、视频学习同属于远程学习的范畴,与之相对的是“面授”学习,与“面授”的本质不同在于“师生分离”,因此不能说面授课程拆分了就可以叫作“微课”,至少不是主流意义上的“微课”。
(3)“微课”与E-learning、视频学习的区别在于,微课能够“随时随地、按需学习”,学员的自主性非常强,对应知识点的颗粒度也非常小。
(4)“微课”与传统的行动学习、教练技术、引导技术是不同的,前者是“学习形式”,后者是“教学方法”;前者是“渠道”,后者是“策略”。
(5)“微课”不是终结者,但也不会很快被终结,会有新技术让学习形式变得更好,但只要移动互联网仍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微课”就会在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6)“微课”不是万能的,作为一种学习形式,符合微课特点的应用意味着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
上述这些结论也一并回答了之前我们提出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