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十八年获十八个诺贝尔奖的奥秘

日本:十八年获十八个诺贝尔奖的奥秘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国庆节时,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日本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先生获得2018年度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本庶教授是日本18年来第18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2001年,日本政府在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过一个“诺贝尔奖培养目标”,当时的目标是“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上述诸多原因奠定了日本培养和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土壤与环境。未来30多年中,日本再诞生十几位、二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依然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日本:十八年获十八个诺贝尔奖的奥秘

在中国国庆节时,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日本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先生获得2018年度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本庶佑教授是在自己的研究室里与助手们一起讨论论文时接到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电话的。接完电话后,他“哇”了一声,助手们知道,老先生遇到好事,总会这么大叫一声。

76岁的本庶教授是研究细胞免疫学权威。他得知获奖消息的场景,要比他的后辈同僚山中伸弥教授光彩。2012年,同是京都大学医学教授的山中先生接到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通知电话时,正在家里修洗衣机。而本庶教授还在自己的研究室里讨论论文。

本庶教授是日本18年来第18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2001年,日本政府在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过一个“诺贝尔奖培养目标”,当时的目标是“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海外舆论曾指出:“日本政府口出狂言。”现在才过去17年,已拿了18个。

为什么日本会有这么多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除了科学家善于自我反省和勤奋研究之外,日本的科研环境、评价机制以及经费保障等因素都功不可没。尤其是大学与科研机构不急功近利,不搞短视评估,允许教授和科研人员长期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客观环境因素。

在日本,大学教师不会因为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科研成果而担心受到冷落或失去饭碗。在研究过程中,个人的自由度很高,也很少受政府和社会的诸如考核、评价等干扰,可以长期潜心从事研究。

日本的科学技术基础计划并不是由政府直接参与管理、评审,而是由专业机构负责进行。而且,获得各项政府计划资助的学者不像中国入选长江计划、千人计划的学者,马上就有了某种身份标签,在学术活动中享有高人一等的特权,享受各种津贴。日本的学者只能通过认真研究,以成果来证明自己的学术地位,而且研究成果不是由政府行政部门评定,而是由学术同行来评定。

日本产生了如此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与日本科学家视野开阔、注重国际交流、始终把握世界最尖端的研究成果不无关系。

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先生,是日本国籍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他的科学成就大都是在美国的实验室中取得的;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和2001年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都曾在美国大学进修。而这次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的本庶教授,博士毕业后也在美国的医学研究所里进修过。

此外,一流的实验条件为日本科学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特别是对像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非常强调实验的学科来说,一流的实验条件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

2001年野依良治获奖后,日本政府拨专款7000万美元为他建立实验设备先进的研究中心。日本正是凭借其精湛的加工工艺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为科学家进行创新研究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工作条件。2012年,日本政府为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教授配置的iPS细胞研究中心,单设备经费就高达150亿日元(约合1.36亿美元)。

另外,日本科学家的职业威望高、工资待遇丰厚也为他们全心致力于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187种职业中,大学教师的职业威望的得分为83.5,仅次于法官律师的87.3分,居第二位,远远高于大企业高官和国家高级公务员。而且大学教授的平均年收入约为1122万日元(约90万元人民币),大大高出国家公务员的663万日元。

上述诸多原因奠定了日本培养和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土壤与环境。未来30多年中,日本再诞生十几位、二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依然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那么,本庶教授是如何走上通往诺贝尔奖殿堂之路的呢?

本庶教授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也许因为家教,他高中毕业之后,考上了京都大学医学部。京都大学号称“第二国立大学”,关西地区的年轻人大多喜欢上“京大”,而不喜欢跑到东京去上“东大”(东京大学),并非因为离家远,而是因为京都大学的学风很特别,一向以“自由散漫”著称。

本庶教授在京都大学一直读完博士,最终没有去做临床医生,而是选择搞研究。因为他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做少数人才愿意做的事才能出成果”。

无论是后来去美国的医学研究所进修,还是在东京大学当助手,他在获得一系列细胞新发现之后,依然回到了度过青春时代的校园,当起了京都大学的教授,退休后继续当名誉教授、特别教授,即使79岁了,还待在学校的研究室里搞研究。按照本庶教授的说法:要干到干不动为止——京大的“自由散漫”正在演变成“自由浪漫”,因为这个陈旧的校园已经成为世界尖端医学研究的核心高地,号称“万能细胞”的iPS细胞,就诞生于此。(www.xing528.com)

本庶教授此次获奖的研究成果“PD-1”免疫蛋白,是在1992年发现的。基本原理是:人体中最多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与癌细胞的结合中,免疫功能无法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两种细胞之间存在着一种阻断物质,那就是本庶教授发现的“PD-1”免疫蛋白。只要抑制“PD-1”,就可以打通免疫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阻断,使得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能够逐步吞噬癌细胞,最终消灭癌细胞。

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1973年)的横滨药科大学校长江崎玲於奈教授对于本庶教授的这一重大发现的评价是:“为全人类最终战胜癌症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2002年,本庶教授的这一研究成果在小白鼠身上得到了验证。但是,要基于这一成果开发出相应的治癌药物,难度相当大,首先是经费。本庶教授说,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企业,一项科研项目所能给予的时间,一般只有5年。但是,这项研究成果从发现到变成药物,并实现临床使用,花了整整22年的时间。

本庶教授深知自己研究成果的意义,因此在完成小白鼠实验后,下决心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物药品,以此来拯救癌症患者。

结果,他拿着这一研究成果找了海内外多家制药公司,得到的都是失望和摇头,没有人对这一成果持完全信任的态度,因为整个社会对于免疫细胞治疗癌症的方法持怀疑态度。

最后接受的是一家名叫“小野药品工业”(ONO)的公司,这家公司是大阪市的一家制药厂,这家药厂向本庶教授伸出了合作之手。2014年9月,小野药品工业公司生产的第一款抗癌药ニボルマブ(Nivolumab)获准投放市场。这款药能够激活体内原有的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副作用小,目前的临床数据显示,肺癌黑色素瘤、肾癌等7种恶性肿瘤中部分患者可以到达完全缓解,效果非常明显。

本庶教授的这一发现,催生了癌症治疗的免疫疗法,这是继外科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线疗法之后的第四大癌症治疗法,随着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将为全世界所公认。

小野药品工业公司称,4年来,共有25000名癌症患者使用了这款Nivolumab抗癌新药。其中仅2017年一年,使用这款抗癌新药的患者:黑色素瘤患者540人、肺癌患者7300人、肾癌患者2200人、淋巴癌患者190人、头颈癌患者2400人、胃癌患者4200人,共计16830人。其中也包括日本前首相、现任2020年东京奥运会组委会主席森喜朗。按照安倍首相的贺电说法:“您拯救了他的生命。”

有明医院100多年前就开始癌症治疗与研究,现任呼吸器内科部长的西尾诚人在使用这一新药对众多患者进行治疗后表示:“这是一款让癌症患者能够获得长久生存的令人惊讶的药。”

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扩散中的患者,一般都被认为是难以长久生存的,但是使用了这款抗癌新药后,5年的生存率提高了16%。

但是,Nivolumab不是治疗癌症的万能药,并非人人有效。临床使用结果显示,只有20%~30%的患者感到有明显疗效,而且治疗费用奇高。最初一年的治疗费用需要3500万日元(约212万元人民币),在纳入医保范围之后,政府负担加剧。在政府的要求之下,这款抗癌新药一年中四次降价,目前一年的治疗费用只需要1090万日元(约66万元人民币)。那么个人承担30%的话,就只需要花费十几万元人民币。

如何让这款新药惠及更多的癌症患者?这就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庶教授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天就作出一个决定,捐出自己全部的获奖奖金约7500万日元设立一个基金,同时将自己的专利以及今后与小野药品工业公司合作所获得的利益全部捐给基金,最终基金金额将会达到1000亿日元(约606亿元人民币)。本庶教授计划今后每年拿出40亿日元,资助40名年轻的医学研究者,以每人1亿日元(约65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额,鼓励年轻的学者们投身于基础医学研究,以发现更多的有效细胞,攻克癌症这一令人类痛苦与恐惧的疾病。

在母校举行的记者会上,本庶教授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我相信,到本世纪中叶,一定能够完全攻克癌症”。第二句是“一切功劳首先归于我的夫人,她是总指挥”。

陪同丈夫出席记者会的本庶夫人笑着说:“过去几十年,我们搬了几十次家,丈夫研究到哪里,我们的家就租到哪里。我相信,今后我们不需要再搬家了。”

一位如此优秀的科学家,居然没有一处固定的豪宅,还把自己的诺贝尔奖奖金和今后自己的专利所得全部捐献出来,献给人类的抗癌事业。我们只能用“人性的伟大”来赞美本庶教授,也赞美默默支持丈夫的本庶夫人。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本庶教授的情怀,令我们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