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7产品,这是王冲管理的工厂的最大订单之一了。生产线的员工在低头完成自己手上的作业,工长在生产线上巡视,看到有问题的工位就走上去指点一下,甚至会示范一下。每条生产线都显得紧张有序。
看着揭示板上的产能数据,早会结束后在现场巡查的王冲还是挠了一下头。即使生产同样的产品,但是每条生产线之间的产能差异还是很显著,产能最低的生产线与最高的生产线甚至相差了30%以上。
王冲知道,以手工作业为主的组装线,生产线的产能的确存在波动,毕竟人不是机器。但是生产同样的产品,产能波动的范围这么大,还是让王冲产生了一丝不解。
走过转角,远远地看到制造部主管老李正在对一个生产线的工长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刚刚解决完早会上的“敌我矛盾”,就又开始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了。
这是老李的强项,从现场一步步爬升到现在的地位,老李很满足,工作起来也很卖力。不过,老李的神情看起来很愤怒,随着脸上的表情变化,双手也上下挥舞。看来这位工长这段时间的工作已经让老李非常不满了。
王冲走了过去,隔着一段距离,都可以听到老李大声的训斥,“你这条生产线怎么回事?生产同样的产品,你生产线的效率比其他生产线低了30%以上。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要注意工作方法,要向其他生产线学习一下。尤其是上个月更加离谱,效率的达成率竟然创了这几个月的新低,你到底想不想干了?”
顿了一下,他接着不耐烦地训斥道,“如果不想干的话,就去生产线上做员工,我重新安排人手。”
面对老李的怒火,这个工长有些无所适从,小姑娘低着头,局促地捏着自己的手指,小声辩解,“上个月的人员离职太多,补充进来的又是新人,效率当然上不去了。”
听到小姑娘的辩解,老李顿时火冒三丈,就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声音陡然提高了至少一倍,“你的意思是只有你的生产线有员工辞职,就你的生产线有新员工的影响,其他生产线都没有吗?为什么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老是找一些理由甚至借口?”
见到王冲走过来,老李轻点了一下头,王冲笑了笑,示意老李继续。
不过很明显,老李也不愿继续纠缠下去,对工长交代:“工作不忙的时候,去其他效率高的生产线学习一下,再结合自己生产线的问题,想想怎样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写一份报告,三天后给我。好了,忙你的吧!”
听到老李让自己离开,小姑娘如蒙大赦,急匆匆地走了,似乎非常怕老李反悔,再把她喊过去继续进行思想教育。
处理完工长的事情,老李走了过来,苦笑着对王冲说:“这段时间员工的流失率比较高,工长也不例外。现在的员工多是80后甚至是90后,不好管啊!很多工长提上来的时间不长,技能水平相差也很大啊!”
80后和90后的员工,追求个性张扬。说不得,骂不得,一个不开心,工资不结就马上离职。甚至有些比较偏激的,还对工长采取过报复性的行为!
王冲拍了拍老李的肩膀,宽慰道“没办法啊!这就是工厂的实际状况,好好沟通吧,时代在进步,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是?”
老李苦笑着点点头。
安慰了老李一下,王冲说起刚刚看到的生产状况,“我刚才查看CD-7的产能状况时,发现我们生产线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显著的,最大与最小之间相差了30%以上。如果能将这种差异降低,产能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有没有什么对策?”
老李苦笑着说:“这个还真的很难,我刚才批评那个工长就是因为她所管理的生产线的产能在同类产品的生产线中是最低的,工长的个人技能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管理方法也有不同。当然了,像我们这种劳动密集型工厂,以手工生产为主的生产线,差异也确实会比较大,所以,暂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说完叹了口气,摊了摊双手。
既然暂时没有解决的办法,就只能维持现状,王冲点点头,“对了,刚好有些疑问要向你了解一下。”
接着王冲把昨天在写月度报告时遇到的疑问同老李说明了一下。末了,他问道:“老李,你说我们工厂的效率到底提高了吗?”
“当然提高了!”
“为什么?”
“作业员节省了呀!导入这么多设备,这些工位的作业员确实减少了,相应产品的效率当然也就提高了!这些可以在产能报表里面查到数据的啊!”
“那我们节省下来的作业员呢?”
“重新安排工作岗位呀!比如CNX-10自动化设备导入后,确实省了十几个作业员,但是我们又把这十几个作业员重新分配到了其他岗位或者其他的生产线,”老李理所当然地说。
“那也就是说我们的生产人员并不会减少?”
“我们又没有裁员,生产人员当然不会少了。”
“重新分配的依据是什么?我的意思是我们有没有依据或者标准之类的,能够判断这些生产线是否真的需要补充人手,或者人手补充之后,产能有没有同比上升?”
“哪些生产线有需求就安排到哪些生产线!”接着老李有些无奈地说,“具体的标准是没有的,但这些需求应该是有的,当然或多或少会有水分。而且,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的流动本身就很大,我们今年的人员平均离职率在8%左右,这还是只统计在职一个月以上的员工。所以,要真正区分是否真的必要基本上不可能啊!”
这个王冲倒是理解,而对突然多出来的资源,能留用的谁都不会嫌多。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来到了王冲的办公室门前,王冲想了想,说道:“既然我们说的问题是和财务息息相关的,这样,你去请财务部的小李一起过来,我们好好聊一下。我先沏好茶,我们边喝边聊,顺便听一下财务部门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我觉得这个话题对我们很重要,也许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我们的工作。”
老李转身去请财务主管。
王冲回到办公室,泡了三杯绿茶,茶叶在水杯中浮沉,水汽袅袅升腾,逐渐消散于空气中。王冲盯着渐渐消散的水汽,一阵出神。身后传来两种截然不同的脚步声,一种是男士平底皮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而另一种则是高跟鞋敲击地板发出的“嗒、嗒”的清脆声,一定是财务部主管冰山美人小李。
小李,名小婉,今年二十七八岁,是一个地道的江南美女,但整个人身上不见一丝婉约的气息,工作起来干练、干脆,没有丝毫小鸟依人的样子。也许是职业的关系,用一丝不苟来形容她一点也不过分——头发盘在脑后,找不到一丝散乱的头发,眉毛也修得十分精细,对,就是精细。
王冲抬起头,指了指身边的椅子,示意两个人坐。
王冲看着财务主管小李说道:“刚刚我和老李聊了一下关于工时的问题,这个和财务上的人工成本是相关的,因此,我们想听一下财务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接着王冲把整个事情和小李介绍了一遍。
小李端起茶水喝了一口重新放下,将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律动,王冲不急,也不催她。
连声音都带有一丝冷漠气息的小李说道:“作为一个财务人员,我首先声明一点,对于生产效率方面,我是外行,不便发表评论。但从财务的角度来讲,工厂的收入是由完成交货订单的数量来决定的。粗略计算的话,订单数乘以产品的单价就可以得到工厂的收入,完成的订单越多,收入才能越多。而另一方面,每个月生产人员的工资是依据HR提供的出勤工时进行结算的,关于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就不再分解了,大家都知道。所以,对于工厂的财务部门来讲,只要工厂当月的直接生产人员的出勤工时没有减少,人工成本就不能减少。”
王冲拧着眉头思考着小李说的话,向后面挪了一下椅子站起身,踱着步子。小李说得很有道理,工厂只关心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产出,这也就是工厂的收入,第二个就是投入,这个会形成工厂的成本。这两个都关系到钱啊!
听到小李说的,结合自己的疑问,王冲觉得自己抓住了一些什么,产出?投入?钱?王冲陷入了沉思,办公室里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对!就是产出与投入,王冲猛然醒悟,兴奋地猛拍一下大腿,“也许我抓住了什么!恐怕工厂的效率并没有显著提高,或者说提升并没有理想中那么好!”
怕两人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他强调了一句,“我是指工厂的整体效率!”
说完之后,转身看着老李和小李,见两人正疑惑地盯着自己,王冲没有解释,反而问道:“工厂今年上半年完成了许多效率上的改善,也导入了很多设备以节省人力,但是,工厂每个月完成的订单比去年增加了很多吗?”
老李喝了一口茶水,慢慢咀嚼残留在嘴里的茶叶,缓缓说到:“每个月订单数的波动肯定会有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没有逐月上升的趋势!”
财务主管小李听了老李的话,赞同地点点头。
王冲紧接着就问了第二个问题:“我们努力地完成这么多的改善,那我们每个月投入的生产工时数减少了吗?”
“生产工时每个月是不断波动的,这里面虽然和订单数量有关系,同时和订单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整体上讲,并没有显著下降的趋势。”老李说。
王冲问的这两个问题,对于制造部主管老李来讲,都很简单。因为制造部每个月都有统计这个数据,所以,老李对答如流。
老李说完,王冲就笑了,玩味地看着老李,反问道:“工厂的产出没有增加,工厂投入的工时也没有减少,工厂整体的效率怎么会提升呢?”
这个问题并不难,只是当王冲在每个关键词上都增加了一个定语“工厂的”,就让老李有些犯晕了,老李没有马上回答,低着头,若有所思,过了好一会儿,才重新抬起头,“你说的是对的!从道理上讲,确实是这样。”
王冲笑着点点头,“当然了,这只是比较粗略的估算方式。实际上,由于每个月的订单结构变化,以及人员流动的影响,还是需要详细计算才知道的!”
王冲走到放在墙边的白板前面,这是他为了思考问题时方便记录而专门购置的。在白板上写下“月度完成订单数”,又写了“月度总直接工时”(工厂每个月投入的实际生产工时,在财务中对应“直接生产工时”,即直接生产人员的月度出勤工时)。然后停下笔,仔细端详着白板上的几个字,又将“月度总直接工时”擦掉,重新在“月度完成订单数”下面写了“月度直接生产工时”。
转过身,用手中的笔指着白板上的字,“这就是小李刚才的话对我的启发。”接着王冲又在两行字中间加了一道横杠,白板上的内容就变成了:
“看,这个公式是不是似曾相识?”王冲指着白板上的公式转身问道。
看着两人脸上的茫然,王冲笑了,一个是财务人员,另一个是经验工作者,谈理论的东西,还真是有点难为他们,接着解释道:“这是不是很像‘效率’的公式?事实上,这根本就是‘效率’。分子是产出,生产的产品数;分母是投入,投入的生产工时数。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就是效率。我将这个等式给你们写清楚一点,看,可以写成这样——”
王冲转身,在白板上又加了几个字,白板上的内容就变成了:(www.xing528.com)
王冲边写边解释:“确切来讲,这就是财务上所关注的效率!也是我所说的工厂整体效率,是工厂真正的效率。工厂每个月进行一次月度财务核算,所以财务就关注这个月中工厂的效率——工厂投入了多少工时来完成本月订单的生产。从工厂的实际状况来看,工厂整体效率的提升并不理想!”
工厂的效率和生产线的效率很相似。我们要衡量一条生产线的效率,不会去衡量每个工位的效率,而是用生产线投入了多少工时,产出了多少产品来衡量。但是,对于工厂来讲,由于包含了所有的生产线,还有很多个不同的车间,我们习惯性地去考量每个产品的效率,每条生产线的效率,但是对于整个车间的效率,乃至整个工厂的效率却有所忽视。
但是,不得不承认,如果要衡量工厂整体的效率,就只能用整个工厂的产出与整个工厂的投入的比值来衡量。
老李很明显理解了王冲的意图,不禁有些抓狂,苦着脸,使劲抓了两下头发,有些不甘地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承认我们之前一直没有关注过工厂整体的效率,可我们一直在努力进行效率改善了呀!难道这些改善都没有意义吗?”
王冲笑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解释:“也许与我们的努力程度并没有关系,而是与我们的方法有关!局部的改善并不一定会带来整体上的改善!”
就像生产线一样,如果我们将生产线其中一个工位的作业时间缩短两秒钟,但是整条生产线的作业时间并不一定会缩短两秒(除非改善的是瓶颈工位)。但当整条生产线的作业时间没有缩短的时候,生产线的产出就没有增加,投入也没有减少,生产线的效率也就没有提高。所以,局部的改善并不一定会带来整体的改善。
见老李和小李还是满脸疑惑的神情,王冲回到座位上,重新坐下,喝了一口茶水,“导入设备之后,节省下来的生产人员我们怎么处理的?比如,前几个月才投入的CNX-10设备,节省了十几个作业员——”
王冲说到这里,老李已经明白王冲要表达什么了,接过话题说:“节省下来的作业员,我们并没有解雇这些人,而是重新安排了岗位。所以,虽然这些工序或者产品的效率确实提高了,但工厂总的投入工时并没有减少,所以,工厂的整体效率也没有提升!”
老李明白了,成了王冲的盟友。但是,作为财务人员,小李还是有一些疑惑,皱着眉头不解地说:“但是,在‘用工荒’的状况下,我们想招员工都困难,根本不可能解雇他们啊!况且,解雇他们我们还要支付一大笔费用!”
老李苦笑了一下,摆摆手,“不!你没理解王冲的意思!因为在目前工厂作业人员流动率高达8%的情况下,我们根本没办法区分重新分配的人员是否真的被合理利用,是否真的提高了整体的效率。”
老李解释完,无奈地叹了口气。
“那要怎么办?难道以后我们就不要做效率改善了吗?”小李不解地问道。
王冲笑了一下,看着小李说:“不!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这些改善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能够提升整体效率也即财务效率的改善,是整体性的改善,才是真的改善,才是‘真效率’!如果局部改善的工时没有从整体工时中剔除的话,就于整体效率并没有贡献。这样的局部效率改善就是‘假效率’,对工厂来讲并没有贡献。”
老李和小李同时点了点头。
工厂在不断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关注的是每个产品的UPPH(单位人时产能,Units/Person×Hour)!很明显,如果能以更少的工时生产更多的产品,分摊到单位制品上的工时成本就会更少。为了追求更高的UPPH,工厂采取了各种方法,比如导入设备,以设备取代人工,工艺改善,减少浪费等,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以更少的生产工时生产更多的产品,这与白板上的等式也是吻合的。
王冲重重地甩了一下手臂,“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节省下来的工时从整体中进行清除,这也是管理要做的工作。我们要做工时的清洁工,而不是工时的搬运工!
老李和小李都理解了王冲的意图,明白了整体效率的重要性。但是接下来,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怎样才能提高工厂的整体效率。老李和小李面露期待地看着王冲。
王冲笑了,事实上,白板上的等式已经指明了方向。
王冲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指着白板上的等式,“这个等式告诉我们,要提高效率,只有两种途径——增加产出,减少投入!关于增加产出方面,其实已经不用我们费神了,Sales(销售)已经帮我们准备了很大的一个蛋糕——CD-7的订单增加。”
提起让大家胃痛心痛加头痛的CD-7增产,王冲和老李心有灵犀地同时叹了口气。
“第二就是减少投入——减少整个工厂的投入——月度直接生产工时。当我们能够以更少的生产工时完成每个月的订单,我们的效率就会更高,也只有这样,工厂才有能力生产更多的订单,从而上到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个台阶上,就是又一个新的提升效率的循环,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类似于PDCA的循环一样。也就是说,接下来我们要追求效率最大化,就要最大化地降低工厂每个月的生产工时!”
王冲说得很直白,老李和小李都在猛点头。但是,很明显他们期待得更多,或者说,期望王冲能够给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但显然,他们高估了王冲的战斗力。
王冲双手一摊,笑了笑,“具体怎么做,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并不是一无所获,最起码我们还是明白了怎么才能提升真正的效率。不是吗?”
老李和小李都点了点头,老李笑着说:“算了!不为难你了!”
这样说了半天,王冲确实觉得有些口干,将茶杯里的水一口气喝完,放下杯子。
通过今天的讨论,王冲认为工厂现在的生产管理还是处于经验管理的层次,想当然地认为这样或者那样会提高工厂的效率,但是,从系统整体的高度来看,实际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工厂现行的效率管理的方式对整体的效率来讲,有一丝隔靴搔痒,不痛快不酣畅的感觉。
不过,有了今天的认识,自己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让王冲开始对“四个月”的任务有了一丝信心。
王冲决定将目前的状况告诉老李和小李,首先,这是安全的,其次这也是有意义的,如果要冲出现在的困境,离不开两人的支持。
王冲斟酌着说:“李总在考虑关掉这座工厂!”
当王冲冷不丁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办公室的气氛突然间变得有些凝滞。老李和小李都呆了一下,不过小李很快回过神来,很明显,针对工厂的状况,大家都有心理准备,只是当真的收到消息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惊讶。
过了一会儿,平复下来的老李问道:“我们会被兼并吗?”
很明显,老李的情绪有些波动,在说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很明显声音有些颤,王冲注意到老李的眼角也跳了两下。
王冲理解老李想知道的其实是他保不保得住饭碗,毕竟房贷和生活的压力是现实的。这也是王冲认为安全的原因,同时,不管以后要做什么措施,老李的支持都必不可少。
“老实说,我不晓得!”王冲摊开双手,“我猜有些人可能会被调去其他工厂,但是我们没有谈到细节问题。”
老李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至于李小婉是不需要表达什么,而王冲则是无法表达什么,于是办公室就静了下来,最后王冲打破了这种陷入僵局的安静,“嘿!你瞧,我还没放弃呢。”
“王厂长,假如李总说我们已经完了……”老李眼睛直直地盯住王冲的眼睛。
“他没这么说,我们还有时间。”
“多少时间?”老李问。
“四个月。”王冲说。
老李禁不住苦笑了起来,“算了吧,王冲,我们绝对办不到!”
“我说过我不会放弃。”
足足有一分钟,老李没有说任何话,只是坐在那儿,不确定王冲说的话的真实性。最后,只好认命地说:“好吧,我会尽量帮你,但是……”
老李没有把话说完,只把手一挥。
“我很需要你们的帮忙。首先,请你们暂时不要跟任何人谈这件事。话一传出去,大家就会撒手不管了。”
“好,但是你知道不可能保密太久!”
王冲知道老李说得没错。
“那么,你打算怎么样挽救这座工厂呢?”老李问。
“就是要弄清楚我们该做哪些事情才能继续生存下去。”王冲说,“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些东西,我们找对了方向,接下来我们要想办法做到。”
下班的时候,王冲提着电脑包从车间穿过,看到维修区几个员工正在搬运制品,将卡板上一箱一箱的制品搬运到另一个卡板上,然后将装满制品的卡板拉到另一个区域集中摆放。
王冲实在看不出这样工作的目的,于是走过去,问其中一个员工,“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见到王冲问自己,这个员工有些局促,放下手中的箱子,赶紧说:“今天下午工厂5S检查,说我们的返修品没有放置在规定位置,被记了5S问题点。李主管命令我们在下班前要将这些返修品放置到规定位置。”
王冲点点头,“好了,你们忙吧!”
一边走,王冲一边想,在员工搬运这些制品的时候,他们确实是在做事,而他们的出勤工时也会算在直接人工工时里面。但是,他们有增加工厂的产出吗?很明显没有。
从今天下午刚刚领悟的工厂整体效率来看,这种做法的效率就是零。
王冲真想回去告诉他们的工长,想办法让这几个员工真的生产出一些东西。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他们的这种做法是在改善5S问题,又或者他们目前真的无事可做,才来搬运这些制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