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30年来的改革发展成就巨大。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更加需要运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举措,破解资本市场中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一)从现存短板看,主要是商业信用不足。信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商业信用是资本归集、配置的关键基础。上市公司的信用是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同,以及市场有效定价、实现价值投资的前提保障。马克思说过,商业信用的发展,催生了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的发展。从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看,商业信用又与股份制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股权文化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明显早于股票交易市场的出现。正是由于公司发展中持续积累的信誉和失信公司不断受到惩罚,公司才逐渐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得以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并以商业信用背书,支撑股票交易。我国在改革开放前,企业长期依靠计划分配、缺少信用约束。在计划经济转轨过程中,先建立股票市场,再推动股份制发展,商业信用培育缺位。审批制、核准制等发行制度设计,以及保荐、跟投等制度安排,一定程度上是为应对企业商业信用积累不足的外部校正措施。但这些措施从长远看,难以治本。我国资本市场中反复出现的债券违约、上市公司造假等问题,就是典型表现之一。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商业信用不足,对我国资本市场乃至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动摇了市场诚信基础,损害了市场信心。失信行为的特点是,一人失信,全体受罚。个别企业违约行为可能造成全行业融资难度加大、成本上升,推高整个社会的运转成本。另一方面,造假扭曲了市场价格信号,让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失灵,直接侵害投资者权益。在缺少惩戒或退出机制的情况下,会引发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问题。这也是市场投资行为短期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从未来挑战看,重点是提高对形势变化的前瞻适应能力。资本市场既是融资市场,也是投资市场。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将对资本市场带来深远影响。(www.xing528.com)
在融资端:一方面,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模式由要素投入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动力来源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转向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济发展新趋势对资本市场容量和结构提出的全新需求,与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凸显。另一方面,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定因素增多,与资本市场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不足的矛盾将更为突出。特别是全球疫情扩散冲击,国际金融、资源能源、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频率提高、幅度增大。随着我们与外部联系越来越紧密,内防风险扩散、外防风险传染的压力越来越大。要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各参与方的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
在投资端:一方面,投资需求不断扩容升级。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大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需求日益增长。高净值客户群体绝对数量庞大,对高附加值、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越发突出;中等收入群体迈过财富管理门槛值的人数越来越多,对标准化、规范化、方便快捷的财富管理产品需求快速上升;低收入群体追求存款之外财富收益的能力也在增强。对不同需求的投资者群体,提供适当的投资产品,有利于适应金融市场变化,增加有效社会投资。另一方面,优化投资者结构任务艰巨。与成熟市场不同,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数量众多。随着资本市场更加成熟,专业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普及,对企业财务经营、成长性研究分析和专业价值判断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需要更多能提供长期稳定资金的合格机构投资者。这不仅涉及投资理念的优化,同时涉及市场结构的创新,以及税收、养老等多方面政策调整,需要多方面改革同步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