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费下滑催生线上转移趋势

消费下滑催生线上转移趋势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疫情发生以后,消费出现显著下滑。外卖、直播带货、在线教育,都是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的非接触消费案例。受到疫情的冲击,第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在最严重的月份比前月降低3.4%,在之后的一个月就恢复常态,是货真价实的“V型”。我们判断,消费大概率不会出现“V型”反弹,在低位徘徊的时间会相当长,中间可能还有反复。简言之,消费在疫情影响之下重度受挫。

消费下滑催生线上转移趋势

疫情发生以后,消费出现显著下滑。线下实体商业场景大量关停,比如超市、电影院、餐厅、旅游景点等服务业态。同时,疫情催生“非接触消费需求”,替代传统的实体场景。外卖、直播带货、在线教育,都是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的非接触消费案例。

有个成语叫量入为出,也就是说,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决定性因素。受到疫情的冲击,第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从上季度的5%下降到-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从6.2%下降到-4.7%。城市服务业,如航空、酒店、旅游,几乎停摆,大量员工只能拿到底薪。农村居民受到的影响更大。农民工返乡过春节,由于多地采取“封城”措施而无法返城复工。全国大约有2.91亿名农民工,一年中约有10个月在城市务工。第一季度的情况,农民工约有一整个月的时间滞留在家乡。根据2019年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估算,每人损失约4000元收入。疫情的影响远未结束,第二季度过半时仍有农民工无法返城,或者返城后无工可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到第三季度,其收入下降对消费的影响将非常严重。

同时,我们也看到另外一种现象、一个新概念——报复性存钱。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和蚂蚁金服第一季度的调研,计划增加储蓄、减少消费的人群占到了50.2%,不增加储蓄、也不减少消费的人群有40.4%,只有不到10%的人会减少储蓄、增加消费。这意味着,现在大家口袋捂紧了,不愿意更多支出。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第一季度91天里,平均每天有700亿元存款涌向银行,当季新增的居民存款占2019年全年的67%。消费场景减少,加上收入增速降低、储蓄意愿增强,将叠加影响消费。

现在大家都在期待“报复性消费”。这种情况在2003年“非典”后出现过。社会消费品零售在最严重的月份比前月降低3.4%,在之后的一个月就恢复常态,是货真价实的“V型”。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深度、广度、长度要远超“非典”。2020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跳水,较2019年12月增速下降28.5个百分点。3月部分城市解封,消费开始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仅反弹了4.7个百分点。电商表现稍好,1—2月降幅也高达19.9个百分点,3月出现3.2个百分点的反弹。我们判断,消费大概率不会出现“V型”反弹,在低位徘徊的时间会相当长,中间可能还有反复。(www.xing528.com)

再来看一看不同品类消费的表现。“食”出现了“V型”反弹。一方面是因为其“刚需”属性,更重要的是外卖等数字化场景替代了实体店的购买。“穿”“用”的下跌幅度较深,复苏尚待时日。疫情期间保持增长的品类很少,其中包括大家每天用到的口罩、纸巾。我们先把各品类的消费大背景进行概要介绍,后面再着重讨论直播等新商业如何发挥作用。

简言之,消费在疫情影响之下重度受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