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宜居氛围,打造城市吸引力

打造宜居氛围,打造城市吸引力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二地域居住”也将非核心地区的生活状态向核心地区居民进行了推介,并产生了吸引力,从而产生了一批“移居”人群。针对外部居民“移住”,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保障性强的医疗、覆盖面广的子女教育以及有效的安全防灾应对体系,决定了在一个区域内生活和发展的长期吸引力。

构成本地的宜居生活氛围,形成生活与职业平衡的本地社会生活面貌,能够实现对外部居民的吸引,在本地形成人才引力,进而推动本地的地域振兴。

从2005年开始,日本国土交通省提出“二地域居住”的概念以来,“二地域居住”就被认为是地域振兴的重要手段,包括居民生活模式多样化、促进向非核心地区的移居定居以及灾难发生时的安全保障等(竹内顺子,2006)均为“二地域居住”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以首都圈开始“二地域居住”逐渐开展,以“居住型农场”为雏形,引导核心城市居民以亲近自然和体验农耕生活为首选模式(竹内顺子,2006)。在这样的模式推广下,一些相关的基础设施呈现完善,推动众多地区建立了较为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和应对多种自然灾害的基础设施。同时,“二地域居住”也将非核心地区的生活状态向核心地区居民进行了推介,并产生了吸引力,从而产生了一批“移居”人群。

这样的势头为非核心地区带来的人才和活力,成为非核心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地域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产业人才加入和新世代人口的出现,对于本地多种产业均起到了发展促进效果。这也可以被认为是各个非核心地区在地域振兴的背景下,进行“移住宣传”的原因。

针对外部居民“移住”,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保障性强的医疗、覆盖面广的子女教育以及有效的安全防灾应对体系,决定了在一个区域内生活和发展的长期吸引力。综合运用本地资源,在已有基础条件下,完善和优化本地资源,快速构成对于外部人才的吸引力,是本地构成吸引人才基础设施的重要路径。(www.xing528.com)

而在此基础上的针对性建设,进一步提升迁入人群在生活和职业两个方面的发展,提高本地的城市便利性、生活支援性、发展支持性,可以被认为是吸引和稳定人才的重要手段。在众多非核心地区,诸多本地生活支援措施,均指向上述四个方面。在日本内阁统计的2017年18个移住定居典型成功案例中,有15个町村的施政要点体现出了对居民生活和个体发展的关注,而从结果上看,在5年内所有被列举的町村人口减少率均有明显的下降,18个町村中的14个均实现了人口的增长(内阁官房城镇·居民·工作创生本部事务局,2018)。

香川县现在人口下降率呈现减缓的趋势,也是在上述区域生活氛围的运营下实现的,特别是高松市,在高松机场、高松港、高松火车站、琴平电车以及高松自动车道的交通体系构筑下,高松市的城市便利性在四国岛内无与伦比,香川县政府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着交通成本的优化和道路体系的完善,在现有条件下对城市的便利性进行持续提升;而K-Mix网络在医疗服务方面的全面应用和认证保育所制度的推行,也在居民生活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此外,在完善的防灾基础设施的体系上,针对不同类型灾害而进行的多种针对性策略的逐步实施,对于本地生活的安全性又进行了持续的推动。

诸多提升本地“宜居性”和促进“迁入”的政策的实施,从长期来看,是对本地的地域振兴项目提供的持续性支持,特别是在解决“高龄化”和“少子化”问题上,构筑本地宜居性,并吸引外部人才迁入是直接的应对手段,人才的持续供给,将为地域振兴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持续的动力。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活用基础设施建设成果,通过政策手段和产业手段引导基础设施作用的发挥,是实现地域真正振兴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