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法语作为专门用途法语的一个分支,它在对外法语教学中的定位与专门用途法语的地位息息相关。新中国建立以来,商务法语课程由以外经贸类院校20开设为主,发展到今天80%的高校法语专业教学点都在开设或准备开设(曹德明、王文新,2011),它至少能反映出,商务法语课程作为FOS的分支在中国专业外语院校具备几个显著特征:开设的历史长,最长的达到60年;涵盖的地域广,几乎遍布全国开设法语专业的高校,尤其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生数量较多,占法语专业学生总数21的80%。
目前,商务法语虽然并未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但其发展模式与中国高校法语专业背景下的专门用途法语课程定位息息相关,为我国高校探索法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有益贡献。本节将借鉴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分类法对商务法语的学科定位进行分析和总结。
专门用途英语的分类法有以下两种:
第一称作三分法,即将专门用途英语划分为科技英语、商贸英语和社科英语。这之下再细分为科技学术英语、科技职业英语,等等,如下页图1-4所示。
图1-4 专门用途英语分类示意图
(资料来源:HUTCHINSON T. & WATERS A.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 17;转引自:谷志忠,2010.)
第二称作二分法,即将专门用途英语分为职业英语和学术英语两大类。所谓职业英语,指饭店英语、旅游英语,而学术英语则包括专业学术英语,如医学英语,和一般学术英语,如学术写作。参见下页图1-5。
图1-5 专门用途英语分类二分法示意图
(资料来源:JORDAN R. 1997.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A guide and resources book for teachers.转引自:谷志忠,2010)
受此启发,FOS也可做如下分类,从而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出FOS在对外法语教学中的定位,如下页图1-6。
图1-6 专门用途法语分类示意图
中国高等院校法语专业的FOS课程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与其他通用法语课程共同组成法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在阅读《中国高校法语专业发展报告》(曹德明、王文新,2011)的基础上,我们对全国98所开设法语专业的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系统分析,高年级开设的FOS课程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课程的开设与学校所在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对外交流的需求密切相关。例如,在京津地区,开设的课程种类最多,包括:商务法语、经济学、管理学、科技法语、旅游法语、经贸谈判、经济商务法语选读、法语贸易函电、经贸文章选读等。在沪、皖、浙地区则特别开设有金融与投资法语课。
2.课程开设与学校发展的传统相关。老牌带有“外”22字头的专业外语院校多开设与国际相关的FOS课程,如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政治、经贸法语等;外经贸类23大学开设经贸法语;综合类24大学的法语专业则多开设人文特色的FOS课程,如新闻法语、传媒法语、旅游法语等。武汉大学WTO双学位法语实验班25开设学术类FOS课程,如学术写作、学习方法论、商务法语等,重点培养、发展学生的国际从业技能。(www.xing528.com)
课程开设与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关。以商务法语为例,笔者曾对京津地区开设法语专业的10所高校进行过调研,商务法语由于任课教师退休或转岗原因而出现某些年份无法开设的情况。某些学校甚至因师资无法连续,不得不将该课程暂时取消或暂时交给外教担任,经常出现外教不熟悉课程内容,把“商务法语”课上成“报刊阅读”课的现象。师资力量较好的学校则不断扩展FOS课程的专业视角,例如,武汉大学从1992年起与校内商学院和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联合开办法语—商学双学位班,至今已培养400多名复合型人才,89人考取了法国著名的高等商学校。在此基础上,武汉大学还开设法语—法学双学位班,法语教师负责法语基础和学术课程,法学教师负责法律专业课程的教授,聘请法学博士外教用法语讲授法律法语等FOS课程,实现了学生语言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学生毕业后便可继续攻读法国高校的法律专业的硕士和博士课程,以较低成本实现国际化接轨。
不可否认,FOS课程在中国高校法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FOS课程为培养复合型的法语专业人才开辟了一个新渠道,提供了新思路。FOS课程的设立实现了“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复合,“语言与交际能力”的复合。以北京地区高校法语专业为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三类:法语+实用的人文知识课,法语+英语,法语+第二专业。这其中,以“法语+实用的人文知识课”的复合所涵盖的院校数量最多,占80%。这种复合形式虽然不能给学生提供双学位,但是,实用的人文知识课程全部采用法语授课,是典型的FOS课程,它不仅夯实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扩大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为他们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提供了便利。概括来讲,中国高校法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厚基础”(语言基础)、“重素质培养”、“宽口径”等特点,FOS课程的出现实现了学习者从单纯的语言学习到专业知识学习的过渡。如果把FOS比作一条船,它便是学习者顺利登上专业知识彼岸的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它是将单纯的语言学习者培养成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桥梁和手段。
2.FOS课程遵循了教学法学理。中国高校法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法国专家Gaultier提出的法语教学四阶段相吻合,处理了通用法语与专门用途法语(FOS)的关系。法语专业基础阶段两年,要求学习者掌握法语语言基础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为提高阶段的法语学习或以法语为工具进行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级阶段两年,与之前的基础阶段相加,累计需掌握8000词汇,学习内容可以通向文学、科普、社科三大类别学科,这与法国学者Gaultier归纳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三大类标准相呼应。
法语专业作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学生主修课集中在语言、文学和翻译课型(口译、笔译)上,与这些专业核心课相匹配而开设的诸如国际政治、经贸法语、旅游法语、传媒法语等课程是隶属于人文学科的FOS课程,满足学生的就业或升学需求。FOS课程既兼顾原有的语言基础教学,又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渠道,使语言教学更加功能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符合法国学者Gaultier对FOS课程的定性和定位。
3.FOS课程强化了法语专业以翻译为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复合,是指既学习对象国语言文化,又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利用语言优势在专业领域充当对外合作交流的媒介。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翻译,而是能运用专业学科知识实现对外合作与交流,翻译只是实现交流的一种途径,是FOS的组成部分。FOS课程在高年级设立,既强化了通用法语教学,又兼顾了专业知识的教学,同时吸纳翻译为FOS的教学目标之一。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了FOS课程后,一方面可以继续深入夯实已学的通用法语,另一方面亦可通过FOS课程深入学习专业学科领域的知识,翻译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可谓相得益彰。
以FOS课程为依托,中国高校法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提高学生以下各种能力,如下页图1-7所示。
图1-7 中国高校法语专业复合型人才能力图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商务法语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有可能成为一门学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模式依托,商务法语在人文社科领域应该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如下页图1-8所示。
图1-8 商务法语学科定位图
通过图1-8,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商务法语为代表的专门用途法语教学的不同层次:职业型和学术型。职业教育(职高、专科层次)培养行业专门人才;一般学术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具有一定学术素养的专业人才,辅以专业学术法语课程;专业学术法语阶段培养本科高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目前,法语专业学生主要存在升学和就业两个目的。所谓升学,指本科法语专业毕业后转学法语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例如经济、管理、新闻传媒、法律、艺术设计等专业,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求学的对象国为法语国家,课程一般以法语授课。所谓就业,主要指以法语翻译为主要应聘岗位的就业渠道,当前,中国法语专业毕业生中30%—50%的就业都集中在中国企业在非洲法语国家进行的以工程技术、矿产开发、建筑工程等为主的项目,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翻译和日常的对外沟通交流事宜,工作中对法语语言的要求不高,达到与当地政府官员和工人沟通的目的即可。基于上述两种需求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对法语专业的商务类课程进行定位,根据各所院校的师资条件,开设两类FOS课程:学术型FOS课程和职业型FOS课程。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目标:在本科阶段开设一般学术型的FOS课程,如学术写作、文献查阅、学术讨论、听学术报告等课程;研究生阶段开设专业型学术FOS,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法律等专业方向的课程研究,与翻译或教学法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翻译和教学能力;博士阶段则可以彻底转向专业、翻译、教学法领域的研究。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FOS课程则应偏向职业交际课,主要集中在专科和本科阶段就业前,面向有就业需求的学生,开设诸如旅游法语、空乘法语等行业FOS课程。除此之外,针对赴非洲参加项目工程翻译的毕业生,可以开设工程法语、技术法语等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加入行业交际中常用的表达手段,结合非洲当地文化特色,引入社会文化知识背景的介绍,这类课程的设计则需要教师对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式”调研,获取行业交际所需的一切真实语料,为课程设计做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