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专用法语的内涵与外延

探究专用法语的内涵与外延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门用途法语,亦称作特殊用途法语,法文为le franais sur objectifs spécifiques。当时,在法国高校,尤其是理工科大学开设了一些专门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语言课程,时称专业法语,其实这就是FOS的开端。这类基于专门用途的法语教学虽然名称各异,但本质上没有超出今天的FOS范畴。1.专门用途法语产生的社会因素首先,FOS是法属殖民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探究专用法语的内涵与外延

专门用途法语,亦称作特殊用途法语,法文为le français sur objectifs spécifiques(以下简称FOS)。国内外法语教学界历来认为,这是对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Special Purposes”(ESP)的仿造。我们若以发展相对成熟的专门用途英语学科建设为观照,不难发现,专门用途法语(FOS)虽然在名称上与专门用途英语(ESP)类同,但就其学科定义、实质内容和发展历程而论,却有诸多差异,值得深入探讨。

一、专门用途法语定义

J.-P. Cuq在其主编的《对外法语教学法词典》(Dictionnaire de didactique du français langue étrangère et seconde)(2003)中指出:“专门用途法语是指成年人为满足其职业需求或高等教育需求而必须掌握或完善法语语言技能而进行的外语学习。”由此可见,FOS教学具有明显的功能性特征,它重在培养学习者在特定的学术或职业语境下的语言技能。D. ABRY(2007)则从学习者的视角对FOS做了如下界定:FOS学习者即是在短时间内获取某个专业领域中语言-文化资本的人。

综上可以看出,FOS包含3个基本特征:1.学习者为成年人;2.学习者的需求是完善其法语语言技能;3.学习目标功能化。从广义上说,但凡面向成年学员,为着某一特定的专门用途而进行的法语教学都可视为FOS,如经贸法语(français des affaires)、旅游法语(français du tourisme)、法律法语(français du droit)等,甚至包括为帮助留法大学生适应大学学业生活而在近期出现的所谓“大学用途法语”(français sur objectif universitaire)。

二、专门用途法语溯源

J.-P. Cuq(2003)认为,FOS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在法国高校,尤其是理工科大学开设了一些专门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语言课程,时称专业法语(français de spécialité),其实这就是FOS的开端。如果说FOS即是社会需求的话,那么当时的专业法语即是法国大学为满足社会需求和服务社会而推出的一种基于专门用途的语言培训产品。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类型的FOS教学在法国又先后称作工具法语(français instrumental)、功能法语(français fonctionnel)和职业用途法语(français à visée professionnelle),等等1

这类基于专门用途的法语教学虽然名称各异,但本质上没有超出今天的FOS范畴。同样需要指出的是,这也是我们在做商务法语教学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肇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本土的FOS在法国对外法语教学(FLE)的视域下历史更为久远!早于1866年,在中法共建的马尾船政学堂里,法语学习即被视为学习科技的手段;1895年在我国天津开设的中法高等工商学院也将法语课程与工商教学相贯通(DAI Dongmei,2010)。上世纪20年代,法国为其海外殖民地士兵编写了《军事法语》教材,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作战能力。1954年,法语联盟(Alliance Française)正式开设了商务法语课。可见,FOS的源头并非只在法国本土,但与法国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是法国经济建设和对外政策的产物。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法国学者C. Puren提出的外语教学法演变机制。他认为,每当出现新的社会需求,并且每当现有的教学法不能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时,必定会催生新的教学法。这样的演变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教学法演变关系图

alt

那么,我们不禁会问,催生FOS的新的社会需求是什么?换言之,FOS产生的内外在因素有哪些?这正是下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1.专门用途法语产生的社会因素

首先,FOS是法属殖民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17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法国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运动,1919至1939年达到巅峰,殖民地面积总计12,347,000平方公里,殖民地范围包括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西非的贝宁等9国,赤道非洲的喀麦隆等5国,以及红海的吉布提和也门2;亚洲则包括西亚黎巴嫩在内的3国,南亚印度的一部分,东南亚的柬埔寨、老挝、越南以及中国的广州湾、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等法租界;美洲除了加拿大之外还包括加勒比地区的安圭拉等23个国家和岛屿,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等。这一时期史称法兰西殖民帝国时期(皮埃尔·米盖尔著,桂裕芳等译,2010:314—319)。20世纪60年代,这些法属殖民地国家先后独立,但法国长期的殖民统治影响并不能立刻消除,尤其在经济、技术、教育和社会发展上,绝大多数非洲法语国家沿袭的几乎全部是法国模式,以致于他们政治上独立了,所有其他方面却依然不得不高度依附于法国。于是,为了发展本国经济,他们一方面需要法国继续在本地为其培养农、工、牧、商等领域的人才,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励大批青年前往法国、比利时等西方发达的法语国家留学。这当中,法语以及法语文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各种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均使用法语,事实上的FOS教学应运而生。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法国学者D. Lehmann通过调查发现:科技法语、商务法语、农业法语、邮电法语、机械法语、公共关系法语和国际关系法语等在非洲法语国家,特别是在北非马格里布国家3很受欢迎(D. Lehmann,1993:52)。

其次,FOS符合法国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法国劳动力严重匮乏,外国劳工因此备受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76年,法国移民总数达到370万,占法国总人口的7%,其中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北非三国的移民占33%(刘清华,2010)。外来移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国经济建设的劳动力缺口,但总体素质不高却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这一时期的法国政府特别加强了对外来劳工的法语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短期在职强化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等,进而为法国战后实现“辉煌30年”(les Trente Glorieuses)4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智力支持。(www.xing528.com)

再次,FOS有助于法国在全球振兴法语。众所周知,18世纪的欧洲盛行法语,上流社会以讲法语为荣。“在普鲁士、俄国、英国、意大利的宫廷和其他重要场合,法语曾是唯一通用的语言”(李克勇,2006:25)。法语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之后逐渐被英语取代。为了挽救法语在国际舞台的颓势,加强法语及法语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力度,法国历届政府一向持积极进取的姿态,当年戴高乐总统甚至将法语的振兴视为重振法兰西雄风的重要途径。这期间,法国应法语非洲新独立国家的要求,派出军事、文职专家,数以千计教员、医生、农艺家,以及职业培训专家前往法语非洲,帮助他们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教方面的提升(皮埃尔·米盖尔著,桂裕芳等译,2010:419)。正是在戴高乐主政期间,法国于1959年相继成立了两个专门对外推广法语的机构:法语传播研究与学习中心(Centre de recherche et d'étude pour la diffusion du français,简称CREDIF)和法国语言文化教学研究联络局(Bureau pour l'enseignement de la langue et la civilisation françaises à l'étranger,简称BELC)。它们的共同使命是:第一,从事对外法语教学及教材的研究和出版。1965—1970年间,CREDIF相继推出以视听说教学法为指导的系列教材,如Voix et images de France, Bonjour Line等,BELC专门为非洲当地法语学习者编写了法语教材,如Pierre et Seydou, Frères Jacques(Cuq,2003:34)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前后出版的《基础法语(一)》5和《基础法语(二)》6(简称“基础法语”)。《基础法语》的划时代意义在于,研究者首次借助录音机记录并整理出法语真实交流语境下常用的词汇和语法,为对外法语教学提供了语法和词汇蓝本,影响广泛而深远,至今仍然是全世界法语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必读书目。第二,负责对外法语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1950年末,CREDIF受法国政府委托,不仅在法国,也在世界各地定期举办对外法语教学法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针对移民劳工的专门用途法语,而且还有新教学法的介绍和新教材的推介。教师培训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世界各地法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开阔了教师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对法国语言和文化的认同感,继而实现法国在全世界推广法语的目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两个机构开展的教材编写、教学法研究以及教师培训等活动为日后对外法语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进程中,法国政府及对外法语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清楚地认识到,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法语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外交语言和文学语言,它也是科技语言。所以,法国十分支持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赴法留学或进修深造,并通过其驻外使领馆、法国工商会、法国文化中心7和法语联盟等机构或提供种类繁多的奖学金,或举办形式多样的讲座和语言培训,其中绝大多数是很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FOS课程。除此之外,法国还举办国际性和区域性的FOS教学研讨会8,这不仅有助于法国了解世界各地FOS学习者的需求,也为广大FOS教师和教学法专家展开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

2.专门用途法语产生的教学法因素

毛泽东曾讲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9推而广之,如果说独立后的原法属殖民地国家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二战后法国国内的经济建设,以及法国维护法语在世界上传统优势的雄图大略作为外在条件催生了FOS,那么外语教学法自身的变革则是促使FOS破土而出的强大内在动因。这里,与之直接相关的便是视听法(méthodologie audio-visuelle)和交际法(approche communicative)。

视听法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旋即风行欧洲,又称作“méthodologie structuro-globale audio-visuelle”(SGAV),即“总体结构视听法”。我们无需赘述该教学法的发展经过,也不必重复它的诸多优点与局限(Germain,1993),但值得指出的是,该教学法的初衷正是面向在法国的外国成年人,其实就是二战后大批输入法国的外国劳工,主要是非洲法语国家的移民,旨在帮助他们短期内速成法语,为融入法国社会奠定必备的基础。由此可见,这正符合本书开篇所述FOS的三个特征10:学员成年化、教学“短平快”(即短时间内完善学习者的法语语言技能)、目标功能化。更为重要的是,在语言观上,也就是对语言性质的认识上,视听法首先认为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所以学习语言就是学会用语言进行人际间的日常口头交流与沟通,因为语言是说的话,而非写出来的文字。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视听法注重教授“情景中的话语”(parole en situation),包括语言和非语言,如讲话节奏、语调、手势、时间和空间情境、社会和心理背景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视听教学法虽然也是一种基于语言结构的教学法,如同它之前的听说法(méthodologie audioorale),但它更关注语言形式表达出的语义和语用性(sémanticopragmatique),而不像听说法主要教授语言的外在结构(morphosyntaxiques)。很显然,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以成人为主要教学对象的FOS教学。最后,在外语学习观上,较之听说法,视听法的显著进步在于,它认为外语学习需要学习者综合应用语法、音像、情境和语言上下文重组听到和看到的外来信息。这意味着外语学习必须具备主动性。比如,同样是听,视听教学法要求学员根据听到的声音、看到的画面、观察到的语境和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辨别人物、辨析意义,而在这之前的听说法则把外语学习(apprentissage)简单地等同于儿童自然习得(acquisition)母语,只需机械地模仿语言结构(语言学上的结构主义),同时通过反复的操练,不断刺激——强化,最终形成条件反射(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也就是形成新的语言习惯(automatisme)。两相比较,针对成年人、讲求语用和应用的FOS教学显然更适合采用视听教学法。

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问世的交际法,特别是它的需求分析说和功能主义导向为FOS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交际法视域下的所谓需求分析,就是要以学和学员为中心(centration sur l'apprentissage et l'apprenant),充分考虑学员学习外语过程中的实际交际需求,因为“语言的使用在实际环境中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可能千篇一律,而需要一方面考虑其使用特性,另一方面考虑语言使用者或学习者的特性”(Richterich,1985:25)11。这是和视听教学法及其所有之前的外语教学法在教学理念上的根本不同之处,前者,如直接法(méthodologie directe)、听说法等遵循以教、教师和教学方法为中心(centration sur l'enseignement, l'enseignant et la méthode),将千变万化的语言交际简约成几类语言情境(situation linguistique)。交际法视域下的需求分析首先指学员的语言需求分析(analyse des besoins langagiers),包括他们使用语言交际的领域,如专业交际(communication professionnelle)、旅游交际(communication touristique)、学校交际(communication scolaire)等,也包括他们进行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他们进行语言交际的途径以及互动的类型,如面对面的交流、电话、传真、电邮、信函、圆桌会议等,这些也恰恰是FOS的教学内容。

当然,交际法视域下的需求分析不单指学员的语言需求分析,还要充分考虑学员个性特征、教育经历、对目的语的态度、学习习惯,特别是他们具有的文化背景和学习语言的动机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学员的上述需求分析不仅应在开班前进行,还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因为正如D. Lehmann(1980)所言:“学员的需求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恰恰相反,它们是动态的,渐进的”。

需求分析的教学法意义在于:第一,其结果将有助于确定教学内容;第二,教学内容的确定有利于制定教学目标;第三,由此确立的教学目标自然与学员的需求相吻合,教学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的逻辑法对FOS教学的指导价值不言而喻。

交际法的功能主义导向对FOS影响同样深远,至少可以说它是FOS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因为功能主义指导下的交际法认为,学员职业不同,他们对语言的要求和需要也就各异,教学内容因此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正是基于这种理念,FOS教学如其名称所示(专门用途法语),从一开始便显示出它的针对性(不同的社会人群)、高效性(短期速成)、实用性和目的性,特别注重(专业)交际功能的研究。不过笔者认为,功能主义交际法对FOS最重要的理论支持是率先提出外语的教和学不必遵循“先听说,后读写”,环环相扣的“套餐”(menu)模式,而应根据学员的需求和培养目标“点菜”(à la carte)式施教。这从认识论上破除了以往传统的外语教学必须听说读写译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的思维定势,进而为FOS教学通常优先培养学员的读写能力扫清了观念上的障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上述功能主义教学指导思想写进了新世纪欧洲外语教学的纲领性文献《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Cadre européen commun de référence pour les langues,以下简称“共参框架”)中,提出了培养学员“部分能力”(compétence partielle)的概念(刘骏、傅荣主译,2008:129),意即“某一特定阶段尚不完善的外语能力(une maîtrise imparfaite à un moment donné d'une langue étrangère)”,或者“为实现某个既定目标应具有的功能性能力(compétence fonctionnelle par rapport à un objectif délimité)”(同上)。

上面主要讨论了FOS产生的背景。从宏观层面来看,社会发展、法语国家经济建设需求和法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是催生FOS出现和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FOS的出现满足了社会需求,体现出明显的功能性。从外语教学法发展的历史脉络上看,这也正是FOS产生的内在因素,FOS教学不同于法语母语教学,它在教学上体现出明显的社会功能性,由于FOS学习者类型和需求千差万别,满足各类FOS学习者的外语需求则为对外法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可以说,FOS的产生填补了对外法语教学的空白,面向外国人的法语教学不再局限于对法语语言文化性的欣赏,而更多转向语言的社会性、实用性和跨文化交际性等功能层面上。因此,FOS的出现记录了对外法语教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它打破了以往通用法语学习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文化能力为首要目标的局限,使对外法语学习成为培养学习者融入法语社会、提高社会交际能力的手段。这之后,外语教师逐渐重视学习者个体的独特需求,注重将社会需求与外语教学相结合,为对外法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可供研究和探索的空间。因此,对FOS溯源的分析,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对厘清商务法语的教学法来源也具有极大的学术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