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用途法语(français sur objectifs spécifiques,以下简称FOS)源自“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的仿造,主要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法语。ESP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70年代后传到法国。英语界有关ESP的研究包括ESP分类、教学方法、需求分析、教材分析、教材设计、师资培训、语料库研究和评估测试等各个层面,领域广泛,颇具深度。法国作为欧洲语言文化发展史上的大国,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尤其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这里之所以使用“呼唤”一词,至少有两点原因:一是外语教学法界对“专门用途法语”这一舶来概念的争议从未间断,对其学科地位的认识也莫衷一是;二是中国的专门用途法语教学仍然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呼唤”,让一直以来缺乏有效方法论指导的专门用途法语教学更趋科学性和逻辑性。实现专门用途法语教学法的这一“中国梦”,需要我们“千呼万唤”,更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厘清问题,寻找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有效解决方法。
一、法国学界对专门用途法语的解读和研究
专门用途法语的产生和发展与法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密不可分。世界化进程加快了法语走向世界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欧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使得法语作为国与国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变得日益重要。随之而来的变化立刻体现在法语作为外语进行学习的方式方法上,法语与专业学科相结合、法语与职业目的相结合越来越多地成为外语学习者竞相选择的学习模式。法国本土外语教学法学者对“专门用途法语”这一概念的态度也因此发生了转变。法国学者Beacco和Lehmann(1990)曾指出,面向专门受众(publics spécifiques)的对外法语(français langue étrangère,以下简称FLE)教学在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名称,从军事法语、科技法语到专业法语(le français de spécialité)、工具法语(le français instrumental)和功能法语(le français fonctionnel),这些名词都是专门用途法语在不同时代的衍生产物。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学习法语已不再仅仅以文学欣赏为目的,社会需求的变化使得外语学习更加专业化、职业化,专门用途法语的出现刚好适应了这种潮流,恰如其分地涵盖了外语学习者在学习法语上表现出的各类专门用途特征。因而,在表述法语的专门用途学习时,更多的法国本土学者倾向使用FOS这一舶来术语。专门用途法语概念在学界较早被提出应归功于Lehmann,在1993年出版的专著《外语的专门用途》(Objectifs spécifiques en langue étrangère)中,他指出专门用途是外语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对外法语教学(FLE)中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很好地解读了专门用途法语与对外法语的关系。到了90年代初,各种质疑专门用途法语概念的讨论似乎渐趋平息,学界对专门用途法语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针对性。这之后,G. Holtzer(2004)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专门用途法语进行了解释:“功能法语概念过渡到专门用途法语概念,这一变迁是理性的选择”,论证了“专门用途法语”概念所蕴含的科学性和逻辑性。C. Nadine和M. Maria Teresa(2004)从历史发展观出发分析指出,专门用途法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手段,是通过语言-文化来教育人才的手段。这从根本上承认了专门用途法语是一个教育学概念,与外语教学一脉相承。由此看来,专门用途法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手段,其主要目的体现为通过语言-文化这一载体来培养人才。这与Galisson所提倡的“外语要通过语言-文化来教书育人,而非只把语言-文化教授给学生”的观点高度一致。从以上与“专门用途法语”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法国历史上出现的诸如专业法语、工具法语、功能法语无不与法语的专门用途联系紧密,从学习者学习目的上看,它们均是以学习者需求为主要考量的专门用途法语学习的手段。从内涵上看,专门用途法语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并未超越法语语言本身,由于学习者个体学习目的和动机的差异孕育出法语学习上的不同名称,如大学用途法语、职业用途法语等,但上述名称归根结底均系专门用途法语。
专门用途法语在世界,尤其在法国的研究,除了聚焦于它与对外法语教学的关系之外,还集中在另外两个方面:专门用途法语的教学法研究和专门用途法语的课堂教学研究。从外语教学的宏观视角出发,研究专门用途法语与对外法语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明确FOS的教学法定位;相较而言,专门用途法语的教学法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则能更好地体现出专门用途法语教学的微观面貌。
从专门用途法语的教学法研究视角出发,Beacco & Lehmann(1990)明确指出,专门用途法语的第一代教学思路突出了以专业词汇(lexique de spécialité)和语域(registres)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之后出现的修辞(rhétorique)和篇章分析(analyse des discours)可以视为前者的变体。人类民族志语言学(ethnolinguistique)或是话语(énonciation)分析理论可以看作是交际教学法的各种变体。也就是说,以功能(fonctionnel)意念为主导的FOS教学不是对外法语教学中的特殊“行政区或省份”,而是一个具有全局观和普遍指导意义的整体教学法(approche globale),一种囊括了各种不同教学实际需求的综合教学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专门用途法语的第一代教学思路的主线是专业词汇和语域教学法,之后研究的视角则扩展至语篇的研究,即语篇分析法,这应是专门用途法语的第二代教学和研究思路。结合这两代专门用途法语的教学思路,C. Parpette (1990)亦承认:“基于语言学理论而进行的篇章分析,无论是职业文本、科技文本还是学术类文本,都离不开基础专业词汇的讲解,而这类专业词汇的教学正是专门用途法语教学区别于通用法语(français général)教学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专门用途法语的语篇教学作为第二代FOS教学思路与FOS第一代教学思路中所强调的专业词汇教学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这之后,强调语篇分析重要性的专门用途法语研究者还包括F. Mourlhon-Dallies(2005)。继语篇分析法之后,J.-M. Mangiante(2006)的研究充分肯定了专门用途法语课程设计中跨文化视角的重要性,他的研究较前两代专门用途法语的研究思路有了明显的飞跃,超出了对法语语言本体的研究窠臼,除了承认交际情境对语篇的重要影响之外,又引入了文化分析元素,可以视为专门用途法语交际情境法和社会文化法的主要代表。某种程度上,交际情境法和社会文化法是交际教学法视域下专门用途法语呈现出的主要教学法特征。世界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法语学习者大都在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既是学习者,也是社会人(acteur social),他们的学习目的受到社会行为的直接影响。在这一新时期的外语教学背景下,C. Puren(1999)适时地提出了外语教学应采用面向行动的教学法(approche actionnelle)。他强调,语言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将学习者作为社会交际的真实成员,通过真实任务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学生的外语学习不单纯是文化教育的手段,也是职业培训和升学的手段,这与专门用途法语一直倡导的“教学应以满足社会成员需求为主要目标”异曲同工。因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整体教学法对专门用途法语教学来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它从此解决了专门用途法语教学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方法论问题。从哪里来?从学习者需求来。到哪里去?向满足学习者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而去。这正是专门用途法语自上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得以保持长久生命力的主要内因。这也是吸引我们选择该主题作为本项目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专门用途法语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法问题,也是一个与对外法语教学未来发展方向息息相关的方法论问题。
上述有关专门用途法语的教学法研究作为教学法理论为专门用途法语的定位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看来,与教学实践相关的课堂教学研究则是验证教学法理论和推动教学法理论不断发展的动力。专门用途法语的课堂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学主体(学生)、教学中介(教师)的研究和对教学客体(语言)本身的研究。关于FOS教学中介(教师)的研究,法国学者C. Parpette(1990)特别发表了题为“Formation linguistique et formation scientifique intégrées”的论文,她认为,语言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应合作设计并教授面向专门受众的语言课程(Parpette,1990:135—141)。从教学客体视角来看,J. Binon和S. Verlinde(2000)从词汇角度论证了专门用途法语词汇的特殊性;从教学客体的分类和方法论视角来看,O. Challe(2000,2002)在其专著中论述了专门用途法语的分类以及如何教授专门用途法语;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还包括C. Carras、J. Tolas、P. Kohler、E. Szylagyi(2007)和C. Carras(2008)的文章,他们分别从课堂案例、语言学、语用学和文化角度论述了如何教授和学习专门用途法语。
二、中国学界对专门用途法语的研究和主要问题探究
作为中国的专门用途法语研究者,我们也深深地体悟到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法语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专门用途法语的宏观因素上看,社会对不同层次法语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是激励法语研究者开展FOS研究的主要原因。我国于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Organisation mondiale du commerce,简称OMC;英文为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后,对外交流扩大并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诸多领域,各行各业对既精通专业又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外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已日趋凸显。可以说,随着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要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学生学习外语也表现出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FOS教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了。
从教学机构对外语教育设定的培养目标上看,进入21世纪后,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外语教育再次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早在上个世纪末,国家教育部便颁发了《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1998),指出: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之后,我国高校包括法语专业在内的各个外语专业从纯语言类人才培养逐步转向以外语为主,兼学别样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此普遍在高年级增设了诸如经贸法语、旅游法语等专业方向或倾向性课程,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这从制度上保证了专门用途法语的学科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国高校法语专业这类专门用途法语教学进展几何?它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哪里?面临什么困难和挑战?我国未来的专门用途法语教学前景如何?这些是我们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但是,政策的制定并不能有效地保证实施过程的效果。虽然近几年,我国法语界并未否认FOS概念在外语教学法界的重要性。但针对专门用途法语的完整和成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屈指可数,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法语学界将2008年出版的法语专业学术期刊Synergies Chine第3期1专门刊登了FOS教学的研究成果。在这期刊物中,李克勇和David Vandevelde为中国留法学生设计了以留学为目的的专门用途法语课程,并指出:FOS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由通用法语转向某一专业学科的桥梁,通用法语与专门用途法语的关系互为补充。傅荣在论述专门用途法语教学时则强调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他指出:目前中国通用法语的教师存在着语言上的优势和专业学科知识上的劣势,通过培训和学习,法语语言教师是可以胜任专门用途法语课程教学的。杨艳如在其文章中首先回顾了FOS的发展史,围绕FOS教学产生的疑问以问答的方式一一进行了解答,她主张:具有专业倾向的FOS课程应该在专业外语院校中的法语专业高年级开设,前提是要把握好与通用法语之间的互动关系。陈静描述了自己在培训奥运志愿者过程中所积累的FOS教学经验,她认为:FOS教学为满足学习者需求,有必要在现行的专业法语教学计划中增开实践型教学课程。许涛和Yann Le Thieis依托昆明医学院与法国医疗机构的合作培训项目,在实践中试图将西方的FOS教学理念融入到项目的教学实践中去,对其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是FOS课堂教学研究的个案介绍。徐艳对中国高校法语专业框架下的FOS课堂教学做了个案描述,强调FOS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
我们在文献搜集和阅读过程中发现,事实上,中国法语界对FOS的教学研究不仅数量少,而且研究视野狭窄,大都还停留在探讨FOS与通用法语的关系定位问题上,以及亟待提高FOS教师能力的呼声上。有限的FOS研究成果虽然是我们开展FOS研究的掣肘,但也因此坚定了我们开展FOS教学研究的决心。我们坚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专门用途法语教学在中国的茁壮成长,是我们FOS研究者坚持的中国梦。任何创新和变革都需要一批开拓者,我们希望能成为中国FOS研究的第一批开拓者。这一决心并非毫无依据,它是基于笔者对FOS参考文献的反复阅读和推敲,基于笔者个人FOS教学经历的再现和总结。笔者法语专业出身,大学毕业后留学法国5年,主修语言学和经济管理学,先后获得法国鲁昂大学语言学硕士学位、巴黎第九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管理学硕士学历证书。回国后一直任教于北京的高校法语专业院系,进行精读课教学的同时,为法语专业高年级开设“商务法语”。从事商务法语教学长达10年,学生人数总计达300多人。在教学实践中从各个角度体会到以升学或就业为主要目的的FOS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既体味到教书育人的快乐,也饱受业界质疑而带来的痛苦和折磨。5年的博士学习和研究让我有机会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了外语教学法及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我对以往个人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从较多的感性认识逐步提升到理性的科学思考。期待以本研究课题为契机,把自己熟悉并从事的商务法语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深入探究中国特色的FOS教学,考量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对外法语(FLE)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我国FOS教学可持续发展与提高的内外部因素,进而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FOS教学模式做出些许贡献。
三、中国特色专门用途法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笔者在查阅中外文关于专门用途法语教学研究的文献时发现,从数量上看,国内法语学界的研究无论与国外的专门用途法语相比,还是与专门用途英语相比都明显落后。到2013年11月底,中国期刊网中刊登的26篇有关FOS的科研论文集中体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专门用途法语”(FOS)这一关键性术语的表述不一,理解更是千差万别,凸显出我国法语学界对专门用途法语的理论研究存在许多盲点和误区,因此很有必要加以系统的梳理和澄清;另一方面,对专门用途法语的研究大多为教学实践的摸索,介绍专门用途法语教学理论的论文也仅限于一些笼统的思路、个人随想和经验总结,未有深入细致的分析,也无切实可行的建议或对策,对专门用途法语教学虽然肯定其在中国语境下的有用性,但深度和力度都不能令人信服,既找不到教学法的理论支撑,也不能从实践层面充分验证FOS教学的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开展FOS实证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该研究成果必将填补我国法语教学界在FOS实证研究领域的空白。
有鉴于此,本项目的研究试图从国内法语学界的科研成果出发,结合国外对专门用途法语的研究和认识,尤其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对专门用途法语的借鉴作用,以个人教学经验和实际调研结果为依托,从双轨道、双方向来总结和分析中国语境下FOS教学特色、其学科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双轨道指研读专门用途法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两个轨道的教学法理论成果,双方向是指运用教学法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和调研来验证FOS教学理论的科学性。该研究突破以往国内FOS研究在个案探索方面的局限,力图从FOS教学法理论和实践双方向对中国FOS教学进行系统总结和综合分析。从本研究的语料类型上看,本课题的研究将突破以往法语专业教学法研究多以通用法语为语料的局限,试图从跨学科视角来分析FOS教学,不仅为新世纪中国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政策提供实证研究成果,同时为FLE教学法问题开辟新的研究空间。希望本研究能为中国FLE教学的可持续、多样性发展模式贡献绵薄之力。
理论上讲,不论是专门用途法语,还是本书我们要重点探讨的商务法语,在中国,归根结底都是对外法语教学的一个分支,从教学法理论上自然遵循对外法语教学的一般规律。法国著名对外法语教学专家Galisson(1990:13)曾多次撰写论文,将对外法语教学涉及的各类要素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指出,外语教学未来的走向必然受到如下这些因素的影响,如下页表0-1所示。
表0-1 影响外语教学的要素
根据上表所列的各个要素,我们认为,以商务法语为代表的这类专门用途法语其研究的框架范围涉及的宏观要素包括时间、空间、社会和学校。学校是专门用途法语教学开展的领导机构,决定了课程开设所涉及的培养目标,专业外语院校开设的商务法语课程应遵循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下高校培养外语人才的政策和规定,这是影响外语教学的宏观因素。从微观要素上看,以下三个方面与商务法语教学联系最为紧密:学生、教师和语言-文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中介,而商务法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还取决于学生、教师以及教师和学生对语言-文化客体的理解。
我们对北京地区高校商务法语课程问卷调查后发现,教师和学生对商务法语课程的理解大多比较模糊:学生在开课前往往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不够明确,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进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大多缺少教学法理论依据。商务法语教学中,教师、学生、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层次不清,课程定位不准,教学效果不理想。有鉴于此,厘清商务法语涉及的微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学生、教师和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法国学者Legendre早在论述外语教育时便明确指出,三者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各自独立,是开展外语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素。他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0-1来解释。
图0-1 外语教育三角关系图示
(资料来源:LEGENDRE R. 1993. Dictionnaire actuel de l'éducation.转引自GALISSON R. & PUREN C. 1999, p. 50.)
图0-1中Legendre所呈现的语言学习的三大要素分别是:学生、教师和语言-文化客体。学生对语言-文化客体的感知和理解表现为学习关系。教师对语言-文化的感知和理解表现为教学法关系,即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表现为教学关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个体对语言-文化客体的认知程度,这一切都将为教师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提供参考。
鉴于目前中国外语教学法界关于FOS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笔者拟从FOS的定义出发,从教学法理论视角为FOS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并结合近几年中法FOS教学科研成果中的有益经验探寻适合FOS的教学法思路。结合笔者个人在FOS课堂教学上的经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抓手,将学习者需求分析作为中国FOS教学,尤其是商务法语课程教学的突破口,通过分析学习者对语言-文化的专门用途需求,提出适合中国学生求职和升学需求的FOS课程设计方案,以减少因囿于教学法理论指导而产生的诸多FOS教学问题,从而改进并提高中国FOS课程的教学效果。
讨论的问题具体包括:
1.FOS的内涵与外延;
2.FOS的理论依据;(www.xing528.com)
3.FOS的教学法思路;
4.中国高校法语专业框架下如何开展以商务法语为代表的FOS教学;
5.商务法语教学设计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四、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本文撰写过程中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具体包括:
1.文献调查法
笔者首先对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核心期刊2进行广泛查阅,筛选出与专门用途法语和商务法语相关的期刊文章,对已出版的书籍进行广泛搜集和重点阅读,把握论文及书籍论述问题的范围、内容和焦点,从中找出与专门用途法语发展历程相关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因素,厘清问题涉及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发掘前人尚未研究和涉足的领域。同时基于网络资源库(书店、即将出版的图书预告,网络博客及法语国家联盟涉及的各机构的官方网站等)获取与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相关的一切有用资料和信息。
2.综合分析法
笔者依托个人在中国专业外语院校积累的商务法语教学实践,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实例分析等方式对研究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分析,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专门用途法语涉及的点和面过于庞杂,考虑到个人力量有限,因此我们在素材的选择上进行了一定的取舍。
调查主要针对全国范围内开设法语本科专业的外语院校,根据《中国高校法语专业发展报告》提供的基础信息,对开设商务法语课程较有代表性的北京地区的10所高校开展了定量调查。调查涉及以商务法语为例的专门用途法语教学的师资、学生学习情况、教材使用情况、采用的教学法以及学生毕业的择业走向等方面。时间跨度主要涵盖从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之后至2014年。
针对学生对商务法语的认识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包括学习前与学习后的问卷,问卷发出200份,涉及北京3所知名外语院校的法语专业学生,有效样本近100份,对学生问卷的定性分析采用的均为有效学生问卷。
访谈涉及的对象分别为商务法语教师和学生:对教师的访谈包括对商务法语任课教师和主管领导的访谈;对学生的访谈针对他们在学习商务法语课之前和之后对其进行的抽样访谈,访谈主要基于问卷结果而进行的补充式、深入式的访谈,学生类型包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访谈为定性分析方法。
实例分析是针对商务法语任课教师在采用特定教学方法后出现的教学效果的深入研究,涉及两种类型的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法的教师和交际教学法的教师。针对他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产生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的采样分析,采样依据各校的教学评估结果和对任课教师与所教学生的分别访谈,是定性分析方法。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书主要依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相关的专家学者合作,将专门用途法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以达到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目的。本书试图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专门用途法语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主要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本书第三部分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五、本书框架结构
除绪论外,本书包括三大部分,每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分为三章:重点讨论与商务法语相关的概念——专门用途法语,它的内涵与外延;它与通用法语和对外法语的关系;商务法语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共分三章:以商务法语教学的微观要素为切入点,力图以点带面,从学习者、教师、语言、教材等各个微观层面梳理中国当代高校法语专业背景下商务法语的教学;
第三部分作为“行动-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三个章节重点阐述商务法语教学方法,包括词汇教学法、阅读教学法和谈判教学法。
本研究是在外语教学法框架下,以商务法语这类专门用途法语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当代中国教育背景下专门用途法语的教学进行论证。笔者基于现有文献的综述,通过对研究资料的仔细阅读和分析,并结合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调研和个人经验逐步建立起一个理论框架。为了更直观地呈现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笔者总结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详见下页图0-2。
图0-2 本研究总结的理论框架示意图
注释
1 Enseignement du FOS, réflexions et pratiques pédagogiques, Synergies Chine (revue du GERFLINT), numéro 3/Année 2008.
2 Etudes de linguistique appliquée, Revue française de linguistique appliquée, Langages, Travaux de linguistique, Langue française, La Linguistique, Revue belge de philologie et d'histoire, Le Français aujourd'hui, Langue et Société, et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