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的岗位慢慢变动至调车员、行车员、值班员,见到的市民也渐渐多了起来。一是因为工作开始集中在货场中心区域;二是因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北站的零担运输达到了高峰。
现在想来,当时我们北站的零担运输,就是如今快递公司的雏形。在办理零担运输业务的9号至12号窗口,每天人山人海,远远望去几乎看不到头。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当时公路运输远未发展起来,尤其是对有小件运输需求的市民来说,只有铁路零担这一种选择。同时,铁路运输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价格优势:在20世纪90年代,跨越一两千公里的距离,运一件东西只要几块钱。在当时,这个价格也只有铁路能做到。
我们的零担运输,最远可以到达乌鲁木齐、成都、柳州、昆明等地,而且为了保障时效,一个60吨载货量的车皮,在一些需求没那么大的地方,常常装满10吨货物也就发车运走了。现在想来,为了满足市民的运输需求,铁路是不计成本的。
在这样强大的运力和需求旺盛的运量下,将近20年间的每一天里,北站货场都在上演着这样那样的悲欢离合。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能在零担卸货仓库看见一位老人。每次到这里来,他都会询问办事人员自己的货物到了没。
他显然上了年纪,一大早就晃晃悠悠拄着拐杖,穿过拥挤的人群,顺着楼梯爬上高高的月台仓,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往往会愣神一阵子,然后再晃晃悠悠地原路返回。(www.xing528.com)
终于有一天,他的货物到了。我就见他在现场颤抖地拆开了包裹——里面是一些衣物和零碎的日常用品。正觉得奇怪,心想这些东西看起来并不十分重要,为什么他会天天来呢?
一晃神,下一秒他就扶着月台巨大的柱子缓缓坐了下来,整个人剧烈颤抖着。因为害怕他出事,我和现场的同事急忙过去查看,却见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已经填满了泪水,嘴里伴随细微哭声的念叨也让人听不明白。没有办法,我们只能搬把凳子让他坐下,又给他倒了杯水,然后才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他的二儿子在外地工作,意外身亡了。老人的子女亲人已经前往奔丧,但他自己毕竟年纪大了,没法跟着一起去,只能每天到北站来,日常工作般地等待儿子遗物的送达。
当看到儿子常年穿的衬衫时,老人终于忍不住潸然泪下。
这种悲欢离合,那些年我看过不少,但总归喜多悲少,所以对这件事尤其印象深刻。仔细想想,这背后,又岂止悲欢离合那么简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